《九月初五日》 方回
每逢九日不勝感,垂近七旬無奈窮。
螃蟹今年猶未有,茅柴我輩亦堪中。
籬邊瘦菊青如粟,已勝芙蓉萬朵紅。
《九月初五日》方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初五日》,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月初五日,暮雨蕭蕭鼓角風。
草枯木落雁橫空,每逢九日不勝感。
垂近七旬無奈窮,螃蟹今年猶未有。
茅柴我輩亦堪中,籬邊瘦菊青如粟。
已勝芙蓉萬朵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九月初五這一日子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方回對時光流轉和自身境遇的感慨。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草木凋零、鵝群飛過等景象,表現了深秋時節的凄涼和寂寥。
詩的開頭描述了夕陽下蕭瑟的秋雨,鼓角聲飄蕩在寒風中。這一描寫營造了一種靜寂而凄涼的氛圍,與后面的描述相呼應。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大自然的變化和作者對歲月流轉的感慨。草木凋零、雁群南飛,都是秋天的常態,而每逢九月初九這個特殊的日子,讓作者更加感慨萬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是古代的老人節,這里作者提到自己年近七旬,感嘆自己的年歲已經老去,無奈于貧困之中。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螃蟹和茅柴的描寫,表達了對豐收和富足的渴望。螃蟹一直是秋天的美味,而今年卻未能品嘗到,這也象征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茅柴則代表了溫暖和舒適的居所,作者雖然貧窮,但仍然希望過上安逸的生活。
最后兩句詩描述了籬邊瘦菊的景象,將其與芙蓉相比較。籬邊瘦菊青翠如粟,展現了秋天的清冷和堅韌,但它仍然比不上盛開的芙蓉。這里作者通過比較,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生活境遇和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慨。以簡潔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索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九月初五日》方回 拼音讀音參考
jiǔ yuè chū wǔ rì
九月初五日
mù yǔ xiāo xiāo gǔ jiǎo fēng, cǎo kū mù luò yàn héng kōng.
暮雨蕭蕭鼓角風,草枯木落雁橫空。
měi féng jiǔ rì bù shèng gǎn, chuí jìn qī xún wú nài qióng.
每逢九日不勝感,垂近七旬無奈窮。
páng xiè jīn nián yóu wèi yǒu, máo chái wǒ bèi yì kān zhōng.
螃蟹今年猶未有,茅柴我輩亦堪中。
lí biān shòu jú qīng rú sù, yǐ shèng fú róng wàn duǒ hóng.
籬邊瘦菊青如粟,已勝芙蓉萬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