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問疾贊》 釋宗杲
兩眼對兩眼,世醫咸拱手。
《文殊問疾贊》釋宗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文殊問疾贊》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釋宗杲。這首詩詞探討了一個居士(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徒)的病癥,以及世間醫者對他的束手無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士何曾病,
是病因問有。
兩眼對兩眼,
世醫咸拱手。
詩意:
這位居士從未生過病,
病因不明,他詢問有人知曉。
他的雙眼直視醫者的雙眼,
世間的醫者們無不束手無策。
賞析:
這首詩詞以表面上的病癥為線索,實際上探討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居士所代表的是一個修行者,他在身體上的病癥可能是一種比喻,指的是內心的困擾或疾病。作者通過描述醫者束手無策的情景,展現了人世間的醫學知識和智慧的局限性。這一局面凸顯了修行者在追求內心平靜和治愈時,需要超越世俗的束縛,尋找更高層次的智慧和指導。
詩詞中的"兩眼對兩眼"表明居士直視醫者,這可以被視為一種對抗或挑戰,顯示出居士對治愈的渴望和對醫者的期望。然而,醫者們卻無能為力,他們拱手相讓,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和無法解決問題的局限性。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雋永的表達,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它提醒人們要在追求真理和內心平靜的過程中,超越表面現象,尋找更深層次的智慧和領悟。詩詞中的文殊可能指的是佛教文殊菩薩,他是智慧和智慧之光的象征,進一步強調了超越世俗智慧的重要性。
總之,這首詩詞以病癥為切入點,通過描述醫者束手無策的情景,傳達了修行者尋求內心平靜和治愈時所面臨的困境。它提醒人們超越世俗的局限,尋求更高層次的智慧和指導。
《文殊問疾贊》釋宗杲 拼音讀音參考
wén shū wèn jí zàn
文殊問疾贊
jū shì hé zēng bìng, shì bìng yīn wèn yǒu.
居士何曾病,是病因問有。
liǎng yǎn duì liǎng yǎn, shì yī xián gǒng shǒu.
兩眼對兩眼,世醫咸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