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李商隱
后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柳》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李商隱
為有橋邊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后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
譯文:
為了有橋邊拂面的芬芳,我從未敢自夸占有流光。
后庭上的美麗柳樹承受著恩典,我不相信歲月會傷害心腸。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橋邊的芳香和后庭上的美麗柳樹,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詩人以自身為代表,雖然長到了中年,但在自然面前,他只能謙卑地欣賞,并不敢去占有和期待光陰的流逝。他相信美麗的柳樹能承受住歲月的考驗,不被歲月所傷害。
賞析:
李商隱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光陰易逝的感慨。通過橋邊的芳香和美麗的柳樹,他傳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對時間無情的擔憂。詩中的“拂面香”和“玉樹”等形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展示了唐代詩人的獨特才華。整首詩激發人們反思生命的短暫和對美的追求,喚起對歲月流逝的無奈和無法抵擋的感嘆。
《柳》李商隱 拼音讀音參考
liǔ
柳
wèi yǒu qiáo biān fú miàn xiāng, hé zēng zì gǎn zhàn liú guāng.
為有橋邊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
hòu tíng yù shù chéng ēn zé, bù xìn nián huá yǒu duàn cháng.
后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