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長孫桐樹》 李頻
空馀剪圭處,無復在孫枝。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題長孫桐樹》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龍門一去側,
鳳影千年移。
剪圭空留處,
不復在孫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頻的《題長孫桐樹》。詩人以一種沉郁的情緒寫下了對時光的感慨和物是人非的悲涼。詩中提到的“龍門”和“長孫桐樹”都是詩人回憶的地方,而現在已然不在原處,象征著逝去的時光和不再的事物。
首句“一去龍門側,千年鳳影移”描繪了龍門一去側的景象,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遷。詩中的“龍門”可以理解為一個地方的名字,而“鳳影”則是指鳳鳥的形象。鳳鳥常常被視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而詩中千年鳳影的移動,則表示了時間的推移和事物的更迭。
接著,詩人寫道“空馀剪圭處,無復在孫枝”,剪圭是一種古代的玉器,象征著高貴和典雅。詩中的“剪圭”指的是曾經的榮耀,而“孫枝”則是詩人的姓氏,兩者結合起來暗示了詩人自身的變遷和身份的衰落。
整首詩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的感傷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龍門側和孫枝的變遷,傳達了對于光陰流轉和自身境遇的深切思考。
《題長孫桐樹》李頻 拼音讀音參考
tí zhǎng sūn tóng shù
題長孫桐樹
yī qù lóng mén cè, qiān nián fèng yǐng yí.
一去龍門側,千年鳳影移。
kōng yú jiǎn guī chù, wú fù zài sūn zhī.
空馀剪圭處,無復在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