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吳宮》 胡曾
草長黃池千里馀,歸來宗廟已丘墟。
出師不聽忠臣諫,徒恥窮泉見子胥。
出師不聽忠臣諫,徒恥窮泉見子胥。
分類:
《詠史詩·吳宮》胡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史詩·吳宮》是唐代胡曾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和荒涼。
草長黃池千里馀,歸來宗廟已丘墟。
草長滿了黃色的池塘,歸來時宗廟已經成了廢墟。
出師不聽忠臣諫,徒恥窮泉見子胥。
出征的將領不聽忠臣的勸告,只能在貧瘠的泉水旁邊愧疚地看到子胥。
詩中所描述的是吳宮的景象。胡曾通過描繪吳宮的廢墟和破敗,表達了他對戰爭的不滿和悲憤之情。在背景中,胡曾通過描述草長滿了黃色的池塘和宗廟已成廢墟來表現當時戰亂所帶來的破壞和荒涼。詩中提到的“出師不聽忠臣諫”和“徒恥窮泉見子胥”則是指責那些負責出征的將領不聽忠臣的意見,導致國家的破敗和百姓的苦難。
整首詩以寫實的手法,運用景物描寫,表達了對戰爭的反思和對歷史的思考。通過描繪吳宮的廢墟和將領的過失,詩人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民的傷害,同時也點明了歷史教訓。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道出了作者對戰爭和戰爭者的批評和思考,具有深厚的詩意和強烈的批判意味。
詩中的"吳宮"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宮苑,而"子胥"是指吳國名將子胥。通過描寫吳宮的破敗和子胥的處境,詩人抒發了自己的不滿和憤慨,同時也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避免戰亂帶來的災難。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觀念,通過對歷史的思考和反思,引發讀者對戰爭和歷史的思考和反思。
《詠史詩·吳宮》胡曾 拼音讀音參考
yǒng shǐ shī wú gōng
詠史詩·吳宮
cǎo zhǎng huáng chí qiān lǐ yú, guī lái zōng miào yǐ qiū xū.
草長黃池千里馀,歸來宗廟已丘墟。
chū shī bù tīng zhōng chén jiàn, tú chǐ qióng quán jiàn zi xū.
出師不聽忠臣諫,徒恥窮泉見子胥。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詠史詩·吳宮》專題為您介紹詠史詩·吳宮古詩,詠史詩·吳宮胡曾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