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遇邊使》 羅隱

    累年無的信,每夜望邊城。
    袖掩千行淚,書封一尺金。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頭像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遇邊使》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遇邊使

    累年無的信,每夜望邊城。
    袖掩千行淚,書封一尺金。

    中文譯文:
    多年來沒有收到消息,每個夜晚都望著邊境城市。
    袖子掩藏著千行淚水,一封書寄托著一尺黃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所作,表達了詩人對遠在邊境任職的使臣的思念之情。詩人講述了他多年來沒有收到來自使臣的消息,每晚他都望著遠方的邊城,希望能夠得到使臣的來信。詩人的袖子上藏著千行淚水,代表了他內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而他給使臣寄去的一封書,相當于一尺黃金,表達了他對使臣的重視和希望能夠得到使臣的回應。

    這首詩通過簡潔有力的語言,直觀地表現了詩人對長時間沒有音訊的相思之苦。通過對袖子上的淚水和一封書的描述,詩人透露出他內心的痛苦和渴望。詩中的邊城和使臣可以被理解為高高在上的官員和遠在邊疆的領導者,而詩人則是一個渴望得到關注和回應的普通人。整首詩抒發了官員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和不平等,表達了人們對權力和關注的渴望。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使人產生共鳴。同時,詩人對黃金和書信的運用,也展示出了他對信物的重視和對使臣回應的期待。整體上,這首詩具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和社會意義,使人可以從中體會到官員和普通人之間的關系和心理狀態。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遇邊使》羅隱 拼音讀音參考

    yù biān shǐ
    遇邊使

    lěi nián wú de xìn, měi yè wàng biān chéng.
    累年無的信,每夜望邊城。
    xiù yǎn qiān xíng lèi, shū fēng yī chǐ jīn.
    袖掩千行淚,書封一尺金。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遇邊使》專題為您介紹遇邊使古詩,遇邊使羅隱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