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恨》 韓偓
秦釵枉斷長條玉,蜀紙虛留小字紅。
死恨物情難會處,蓮花不肯嫁春風。
死恨物情難會處,蓮花不肯嫁春風。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寄恨》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恨
秦釵枉斷長條玉,
蜀紙虛留小字紅。
死恨物情難會處,
蓮花不肯嫁春風。
譯文:
寄怨恨
秦舞釵子彎曲折斷了那長條的玉,
蜀紙上只留下了虛無的紅色小字。
我死了也怨恨著物事不能有情感,
那蓮花也不愿意嫁給春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所受的委屈和期望的失望。秦舞釵子代表了一個美麗而脆弱的女子,她的長條玉彎曲折斷了,象征著美好事物的破碎和殘缺。蜀紙上只留下紅色小字,代表著可能是情書或者是承諾,但現在只是空洞無物。
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物事缺乏情感的失望和恨意。他抱怨人們不能真正理解物物之間的感情,也對這種冷漠的社會感到憤慨。
最后兩句描述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期望和失望。蓮花象征純潔和美麗,但它拒絕嫁給春風,暗示著作者對于愛情的期待破滅。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生活和愛情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對物事無情的不解和憤慨。這種情感在唐代的詩歌中是常見的主題,體現了詩人對于世事變遷和人際關系的思考和疑慮。
《寄恨》韓偓 拼音讀音參考
jì hèn
寄恨
qín chāi wǎng duàn cháng tiáo yù, shǔ zhǐ xū liú xiǎo zì hóng.
秦釵枉斷長條玉,蜀紙虛留小字紅。
sǐ hèn wù qíng nán huì chù, lián huā bù kěn jià chūn fēng.
死恨物情難會處,蓮花不肯嫁春風。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寄恨》專題為您介紹寄恨古詩,寄恨韓偓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