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 韓偓
愁來卻訝天涼早,思倦翻嫌夜漏遲。
何處山川孤館里,向燈彎盡一雙眉。
何處山川孤館里,向燈彎盡一雙眉。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天涼》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天涼》是一首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因寂寞而感到愁苦的心情,同時借助天涼的氣溫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愁來卻訝天涼早,
思倦翻嫌夜漏遲。
何處山川孤館里,
向燈彎盡一雙眉。
詩中的"愁來"指詩人的憂愁之情突然而至。"訝天涼早"表明天氣轉涼得較早,這也與詩人內心的孤獨感相呼應。接著,詩人將疲倦的思懶和夜晚的時鐘聲聯系起來,表達了他怨夜漏走得慢的心情。
接下來的兩句"何處山川孤館里,向燈彎盡一雙眉"描繪了詩人寂寞孤單的境況。他身處在山川之中的破舊館舍里,面對著一盞漸漸彎盡的燈,似乎也映照了詩人心中憂傷彎曲的眉頭。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因寂寞孤獨而感到憂愁的情感。通過描寫天氣的轉涼、夜晚的漏鐘和獨自一人的境況,詩人深刻地表達了內心的孤寂和無奈。這首詩詞通過簡潔凝練的文字,刻畫了唐代詩人常常感受到的寂寞和愁苦的心境,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天涼》韓偓 拼音讀音參考
tiān liáng
天涼
chóu lái què yà tiān liáng zǎo, sī juàn fān xián yè lòu chí.
愁來卻訝天涼早,思倦翻嫌夜漏遲。
hé chǔ shān chuān gū guǎn lǐ, xiàng dēng wān jǐn yī shuāng méi.
何處山川孤館里,向燈彎盡一雙眉。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天涼》專題為您介紹天涼古詩,天涼韓偓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