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晏殊
春光一去如流電。
當歌對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弱袂縈春,修蛾寫怨。
秦箏寶柱頻移雁。
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踏莎行》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莎行》是宋代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踏莎行
綠樹歸鶯,雕梁別燕。
春光一去如流電。
當歌對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弱袂縈春,修蛾寫怨。
秦箏寶柱頻移雁。
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
中文譯文:
踏著青草徜徉,
綠樹迎接鳥兒歸巢,雕梁別離燕子。
春光一去無蹤如電流。
唱著歌,對著酒,不要沉思,
人生有限,情感無限。
柔弱的袖子拂動著春天,
修長的眉彎書寫著怨恨。
琴聲如秦箏,寶柱頻頻移動著雁陣。
酒杯中倒滿了綠色的醑汁,我心中的意中人,
在花朝月夜里長久地相見。
詩意和賞析:
《踏莎行》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的詩詞。詩中描繪了春光逝去的景象,綠樹迎接歸巢的鳥兒,雕梁上燕子的離別。詩人喚起了讀者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思考。
詩中提到的“當歌對酒莫沉吟”表達了詩人的態度,他勸人們在歡樂的時候不要過于憂慮,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人生有限,但情感卻是無限的,所以應當抓住當下,珍惜眼前的情感和相遇。
詩中還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詩人以柔弱的袖子、修長的眉彎、琴聲和雁陣等形象來描繪春天的姿態和離別之情,營造出一種華美而憂傷的氛圍。
整首詩意蘊含深遠,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以及對美好情感的珍視。它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運用富有意境的修辭手法,使讀者感受到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無常,引發對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思索。詩人通過詩詞表達了他對于瞬息即逝的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情感的追求,引起讀者對于生命和情感的共鳴。
《踏莎行》晏殊 拼音讀音參考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lǜ shù guī yīng, diāo liáng bié yàn.
綠樹歸鶯,雕梁別燕。
chūn guāng yī qù rú liú diàn.
春光一去如流電。
dāng gē duì jiǔ mò chén yín, rén shēng yǒu xiàn qíng wú xiàn.
當歌對酒莫沉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ruò mèi yíng chūn, xiū é xiě yuàn.
弱袂縈春,修蛾寫怨。
qín zhēng bǎo zhù pín yí yàn.
秦箏寶柱頻移雁。
zūn zhōng lǜ xǔ yì zhōng rén, huā zhāo yuè yè zhǎng xiàng jiàn.
尊中綠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長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