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滿庭芳》 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萬點 一作:數點)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作者簡介(秦觀)

    秦觀頭像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滿庭芳·山抹微云翻譯及注釋

    翻譯
    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
    ⑵連:一作“黏”。
    ⑶譙門:城門。
    ⑷引:舉。尊:酒杯。
    ⑸蓬萊舊事:男女愛情的往事。
    ⑹煙靄(ǎi):指云霧。
    ⑺消魂:形容因悲傷或快樂到極點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樣子。
    ⑻謾(màn):徒然。薄幸:薄情。

    滿庭芳·山抹微云賞析

      這首《滿庭芳》是秦觀最杰出的詞作之一。起拍開端“山抹微云,天連衰草”,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一個“抹”字出語新奇,別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傳說,唐德宗貞元時閱考卷,遇有詞理不通的,他便“濃筆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則時時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紅別色以掩素面本容之義。

      按此說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書“山掩微云”四個大字,那就風流頓減,而意致全無了。詞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的名句。這兩個“抹”字,一寫林外之山痕,一寫山間之云跡,手法俱是詩中之畫,畫中之詩,可見作者是有意將繪畫筆法寫入詩詞的。少游這個“抹”字上極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時,便“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雖是笑談,卻也說明了當時人們對作者煉字之功的贊許。山抹微云,非寫其高,概寫其遠。它與”天連衰草“,同是極目天涯的意思:一個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靄蒼茫的境界;一個衰草連天,便點明了暮冬景色慘淡的氣象。全篇情懷,皆由此八個字里而透發。

      “畫角”一句,點明具體時間。古代傍晚,城樓吹角,所以報時,正如姜白石所謂“正黃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寫具體時間。“暫停”兩句,點出賦別、餞送之本事。詞筆至此,便有回首前塵、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嘆。妙“煙靄紛紛”四字,虛實雙關,前后相顧。“紛紛”之煙靄,直承“微云”,脈絡清晰,是實寫;而昨日前歡,此時卻憶,則也正如煙云暮靄,分明如,而又迷茫悵惘,此乃虛寫。

      接下來只將極目天涯的情懷,放眼前景色之間,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讀者嘆為絕唱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于是這三句可參看元人馬致遠的名曲《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畫筆點染,非大手不能為也。少游寫此,全神理,謂天色既暮,歸禽思宿,卻流水孤村,如此便將一身微官濩落,去國離群的游子之恨以“無言”之筆言說得淋漓盡致。詞人此際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畫這一痛苦的心情,卻將它寫成了一種極美的境界,難怪令人稱奇叫絕。

      下片中“青樓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賞”的典故:杜牧之,官滿十年,棄而自便,一身輕凈,亦萬分感慨,不屑正筆稍涉宦郴字,只借“閑情”寫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其詞意怨憤謔靜。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過乎牧之之感慨。

      結尾“高城望斷”。“望斷”這兩個字,總收一筆,輕輕點破題旨,此前筆墨倍添神采。而燈火黃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紛紛煙靄”的漸重漸晚再到滿城燈火,一步一步,層次遞進,井然不紊,而惜別停杯,流連難舍之意也就盡其中了。

      這首詞筆法高超還韻味深長,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體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觀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滿庭芳·山抹微云評析

    周汝昌

      有不少詞調,開頭兩句八個字,便是一副工致美妙的對聯。宋代名家,大抵皆向此等處見工夫,逞文采。諸如“作冷欺花,將煙困柳”。“疊鼓夜寒,垂燈春淺”……一時也舉他不盡。這好比名角出臺,繡簾揭處,一個亮相,豐采精神,能把全場“籠罩”住。試看那“欺”字“困”字,“疊”字“垂”字……詞人的慧性靈心、情腸意匠,早已穎秀葩呈,動人心目。

      然而,要論個中高手,我意終推秦郎。比如他的筆下“碧水驚秋,黃云凝暮”,何等神筆!至于這首<滿庭芳)的起拍開端:“山抹微云,天連衰草”,更是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出場,便博得滿堂碰頭彩,掌聲雷動——真好看煞人!

      這兩句端的好在何處?

      大家先就看上了那“抹”字。好一個“山抹微云”!“抹”得奇,新鮮,別有意趣!

      “抹”又為何便如此新奇別致,博得喝采呢?

      須看他字用得妙,有人說是文也而通畫理。

      抹者何也?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所以,唐德宗在貞元時閱考卷,遇有詞理不通的,他便“濃筆抹之至尾”(煞是痛快)!至于古代女流,則時時要“涂脂抹粉”,羅虬寫的“一抹濃紅傍臉斜”,老杜說的“曉妝隨手抹”,都是佳例,其實亦即用脂紅別色以掩素面本容之義。

      如此說來,秦郎所指,原即山掩微云,應無誤會。

      但是如果他寫下酌真是“山掩微云”四個大字,那就風流頓減,而意致無多了。學詞者宜向此處細心體味,同是這位詞人,他在一首詩中卻說:“林梢一抹青如畫,知是淮流轉處山。”同樣成為名句。看來,他確實是有意地運用繪畫的筆法而將它寫入了詩詞,人說他“通畫理”,可增一層印證。他善用“抹”字。一寫林外之山痕,一寫山間之云跡,手法俱是詩中之畫,畫中之詩,其致一也。只單看此詞開頭四個字,宛然一幅“橫云斷嶺”圖。

      出句如彼,且看他對句用何字相敵?他道是:“天連衰草。”

      于此,便有人嫌這“連”字太平易了,覺得還要“特殊”一點才好。想來想去,想出一個“黏”字來。想起“黏”字來的人,起碼是南宋人了,他自以為這樣才“煉字”警策。大家見他如此寫天際四垂,遠與地平相“接”,好像“黏合”了一樣,用心選辭,都不同俗常,果然也是值得擊節贊賞!

      我卻不敢茍同這個對字法。

      何以不取“黏”字呢?蓋少游時當北宋,那期間,詞的風格還是大方家數一派路子,尚五十分刁鉆古怪的煉字法。再者,上文已然著重說明:秦郎所以選用“抹”并且用得好,全在用畫人詞,看似精巧,實亦信手拈來,自然成趣。他斷不肯為了“敵”那個“抹”字,苦思焦慮,最后認上一個“黏”,以為“獨得之秘”——那就是自從南宋才有的詞風,時代特征是不能錯亂的。“黏”字之病在于:太雕琢,——也就顯得太穿鑿;太用力,——也就顯得太吃力。藝術是不以此等為最高境界的。況且,“黏”也與我們的民族畫理不相貼切,我們的詩人賦手,可以寫出“野曠天低”,“水天相接”。這自然也符合西洋透視學;但他們還不致也不肯用一個天和地像是黏合在一起這樣的“修辭格”,因為畫里沒有這樣的概念。這其間的分際,是需要仔細審辨體會的:大抵在選字工夫上,北宋詞人寧肯失之“出”,而南宋詞人則有意失之“人”。后者的末流,就陷入尖新、小巧一路,專門在一二字眼上做扭捏的工夫;如果以這種眼光去認看秦郎,那就南其轅而北其轍了。

    滿庭芳·山抹微云創作背景

      關于此詞的創作時間,徐培均《秦觀詞新釋輯評》認為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歲暮,創作地點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所寫的是作者與越地一位歌伎的戀情;而沈祖棻《宋詞賞析》以為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貶離秘書省之際。

    《滿庭芳》秦觀 拼音讀音參考

    mǎn tíng fāng
    滿庭芳

    shān mǒ wēi yún, tiān lián shuāi cǎo, huà jiǎo shēng duàn qiáo mén.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zàn tíng zhēng zhào, liáo gòng yǐn lí zūn.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duō shǎo péng lái jiù shì, kōng huí shǒu yān ǎi fēn fēn.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xié yáng wài, hán yā wàn diǎn, liú shuǐ rào gū cūn.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wàn diǎn yī zuò: shǔ diǎn
    (萬點 一作:數點)
    xiāo hún.
    銷魂。
    dāng cǐ jì, xiāng náng àn jiě, luó dài qīng fēn.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mán yíng de qīng lóu bó xìng míng cún.
    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cǐ qù hé shí jiàn yě, jīn xiù shàng kōng rě tí hén.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shāng qíng chù, gāo chéng wàng duàn, dēng huǒ yǐ huáng hūn.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網友評論

    《滿庭芳·山抹微云》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代表詞作之一。此詞雖寫艷情,卻能融入仕途不遇,前塵似夢的身世之感。上闋寫景,引出別意,妙在“抹”與“連”兩個動詞表現出風景畫中的精神,顯出高曠與遼闊中的冷峻與衰颯,與全詞凄婉的情調吻合。接著將“多少蓬萊舊事”消彌在紛紛煙靄之中,概括地表現離別雙方內心的傷感與迷茫。“斜陽外”三句宕開寫景,別意深蘊其中。下闋用白描直抒傷心恨事,展示自己落拓江湖不得志的感受。全詞寫景、抒情匯為一氣,錯綜變化,膾炙人口。
    關于此詞的創作時間,徐培均《秦觀詞新釋輯評》認為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歲暮,創作地點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所寫的是作者與越地一位歌伎的戀情;而沈祖棻《宋詞賞析》以為此詞作于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貶離秘書省之際。

    更多詩詞分類

    * 《滿庭芳·山抹微云》秦觀專題為您介紹《滿庭芳·山抹微云》秦觀的詩詞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詩意詞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