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端午宿合路)》 姜夔
零落小橋東。
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諳世味,楚人弓。
莫忡忡。
白頭行客,不采蘋花,孤負薰風。
作者簡介(姜夔)

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姜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姜夔。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榴一樹浸溪紅。
零落小橋東。
五日凄涼心事,
山雨打船篷。
諳世味,楚人弓。
莫忡忡。
白頭行客,
不采蘋花,孤負薰風。
中文譯文:
一棵石榴樹染紅了溪水,
散落在小橋東。
五天的凄涼心事,
山雨打濕了船篷。
熟悉人世的滋味,楚地有名的弓。
不要憂愁不安。
年老的旅人,
不去采摘蘋花,孤單地錯過了芳香的風。
詩意和賞析: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描繪了一個端午節的夜晚景象。詩中以石榴樹染紅溪水、零落在小橋東的景物為開篇,通過描寫自然景色的變化,映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凄涼。接著,詩人提到五天來的心事,暗示主人公在這段時間內經歷了一些令人傷感的事情。山雨打濕了船篷,形象地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郁悶和困頓。
接下來的兩句“諳世味,楚人弓”,揭示了主人公是一個經歷過世事的人,他熟悉人情世故,并以楚地有名的弓作為隱喻,暗示主人公在人生的旅途中曾經歷過戰爭和艱難。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對主人公的關切和唏噓。白頭的行旅者錯過了采摘蘋花的機會,錯過了美好的事物和時光,孤單地背負著薰風的遺憾。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細膩的情感描寫,展現了主人公內心的凄涼和迷茫。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姜夔以簡潔而富有情感的語言,喚起讀者對于逝去時光和遺憾的共鳴,使人們在欣賞詩詞之余,也對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所思考。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姜夔 拼音讀音參考
sù zhōng qíng duān wǔ sù hé lù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
shí liú yī shù jìn xī hóng.
石榴一樹浸溪紅。
líng luò xiǎo qiáo dōng.
零落小橋東。
wǔ rì qī liáng xīn shì, shān yǔ dǎ chuán péng.
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ān shì wèi, chǔ rén gōng.
諳世味,楚人弓。
mò chōng chōng.
莫忡忡。
bái tóu xíng kè, bù cǎi píng huā, gū fù xūn fēng.
白頭行客,不采蘋花,孤負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