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吳潛
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簫笛。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
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烏衣巷,今猶昔。
烏衣事,今難覓。
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
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
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翻譯
柳樹已是長條如帶,榆莢也結實如古錢 。清明、寒食兩節已過。天晴了,滿園游玩的仕女,滿城笙歌。陽光照耀,滿樹紅花紅得艷麗;雨后遠山,座座青翠欲滴。向江南問訊:誰會來這烏衣園探尋?是我這個江南的客人。
烏衣巷的模樣今天還似往昔,可烏衣巷中的往事今日已難尋覓。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地,看到的也不過是蒼茫暮色中殘陽漸墜西。我來這里游賞本想除去為官經歷上的煩意,眼前所見,倒為古今滄桑生出無數悲切和憂郁。且端著酒杯讓我隨意暢飲,莫虛度了這天氣晴朗和花紅柳綠的光陰 。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鑒賞
“柳帶榆錢”,寫的是春末景況,故下句云“又還過,清明寒食”,深有光陰荏苒之感。清明時節正是出游的好時候。下面就寫游園所見。“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的“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羅綺”,此代指游女。這幾句寫游樂盛況:連天公也顯得特別高興綻開笑臉。游女如云,笙歌滿耳,一片歡樂。而此時花園里的景色也格外清麗,正是雨后初晴之時,經過春雨的滋潤清洗,花紅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十分奪目。以上數句,作者把游人、景物、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寫得那么美好,他的心情應當是愉快的,但實際卻非如此。“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他是此地的官員,來游此地的池館即烏衣園,卻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感到與此地游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見其心情的悒郁。這里是反襯寫法,他為什么有這樣的心情呢?大概是由于仕宦的不如意。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總領兼沿江制置使并知建康府,那是兩件很重要、也很能見才干的職務,可是為時不久就停兼了。管理錢糧的總領比起威行一方的軍政長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吳淵的投閑置散,自然會產生郁郁不得志的心理。這一個是用樂景寫哀,達到了十倍其哀的效果。
上片結拍以問句題明“江南客”今日來游烏衣園,下片順理成章地轉入懷古。“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兩句以“烏衣”并提,但巷猶昔,事難覓,對比十分鮮明。王謝的德行已成歷史,今天不復存在,所以難覓。來到此地,只見小巷依然,于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
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憑吊一番,“晚煙斜日”,景象何其蕭條。燕子當年經歷過烏衣園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體呈現。這里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詩句,但用意不同。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吳潛 拼音讀音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jīn líng wū yī yuán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liǔ dài yú qián, yòu hái guò qīng míng hán shí.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
tiān yī xiào mǎn yuán luó qǐ, mǎn chéng xiāo dí.
天一笑、滿園羅綺,滿城簫笛。
huā shù dé qíng hóng yù rǎn, yuǎn shān guò yǔ qīng rú dī.
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
wèn jiāng nán chí guǎn yǒu shuí lái, jiāng nán kè.
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wū yī xiàng, jīn yóu xī.
烏衣巷,今猶昔。
wū yī shì, jīn nán mì.
烏衣事,今難覓。
dàn nián nián yàn zi, wǎn yān xié rì.
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
dǒu sǒu yī chūn chén tǔ zhài, bēi liáng wàn gǔ yīng xióng jī.
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
qiě fāng zūn suí fēn chèn fāng shí, xiū xū zhì.
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