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獵》 王昌齡
角鷹初下秋草稀,鐵驄拋鞚去如飛。
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
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觀獵》王昌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獵》
角鷹初下秋草稀,
鐵驄拋鞚去如飛。
少年獵得平原兔,
馬后橫捎意氣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觀看狩獵為題材,描繪了一個少年獵人的場景。
詩人描述了秋天的景色,秋草稀疏,角鷹第一次下落,給人一種淡淡的秋意。鐵驄是一種快馬,迅速地揚起蹄子如飛馳而去。少年獵人騎在馬上,成功地捕獲了平原上的兔子。少年戰勝了獵物,以騎馬的方式歸來,坐在馬背上散發著自豪和自信,這表現了年輕人的精神風貌和豪邁情懷。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狩獵的場景,通過對動物和人物的形象描寫,表達了年輕人奮勇爭先、自信自強的精神。同時,詩人也借狩獵之景,抒發了對豪杰氣概的憧憬和贊美。整首詩蘊含了詩人對青春和英勇精神的贊美,并寄托了對年輕一代的希望和期待。
中文譯文:
觀獵
角隼初落秋草疏,
鐵驄蹄揚如飛駒。
少年得到平原兔,
馬背自帶意氣歸。
《觀獵》王昌齡 拼音讀音參考
guān liè
觀獵
jiǎo yīng chū xià qiū cǎo xī, tiě cōng pāo kòng qù rú fēi.
角鷹初下秋草稀,鐵驄拋鞚去如飛。
shào nián liè dé píng yuán tù, mǎ hòu héng shāo yì qì guī.
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觀獵》專題為您介紹觀獵古詩,觀獵王昌齡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