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岳飛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作者簡介(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于西湖畔棲霞嶺。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翻譯及注釋
翻譯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里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注釋
1、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沖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
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7、舊山:家鄉的山。
8、付:付與。
9、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絕弦於鐘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明·唐順之《謝病贈別高參政》詩:“逝將歸舊林,復此別知音。”浩然《艷陽天》第六九章:“(彎彎繞)可見到‘知音’了,哪還肯白白地放過去呢?”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岳飛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為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陜,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系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小重山》一詞,正是在這種形勢、氣候下寫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郁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復雜心情,均寫于詞中。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鑒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于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于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里,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后三句夢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托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
后三句用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岳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岳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岳飛在軍事正處于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郁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著重寫景。“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了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著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里”暗示夢回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后,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達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凄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復雜性。
詞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為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癡心不改。“舊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們在金人的統治之下,頑強挺立,渴望早日復國,可如今他們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時間之長。“阻歸程”寫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了收復中原,回歸故鄉的進程,隱含了詞人的痛心。如今頭發已經白了,幾十年的求索,都是為了驅逐金人,收復河山。作者竭盡心力,幾操心成白發,都只是為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復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懷。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轉戰努力,便是為了某一天的“歸程”。可是英雄的壯志難酬,想到了故鄉,家鄉的樹木已經變得老了,而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結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宋朝皇帝趙構與秦檜力圖議和偏安,不迎回徽、欽二帝,國家也遭受未有之變局。既然不能建功立業,收復河山,回家度過余生也好。可是故鄉已經落到敵人的手里,有家難歸。“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里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鐘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來表達苦悶的心情,將自己的心事寄托于琴弦,可是卻沒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郁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郁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托諸驚夢;所愿不得償,則托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于當軸,致坐失機宜,而托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托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岳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發沖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著岳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斗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于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另外,雖然這首《小重山》寫得比較含蓄委婉,與同為岳飛所作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格調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內容方面仍有其內在的統一性。后兩首表現的是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這首表現的則是不滿“和議”,反對投降。這兩方面的主題是完全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岳飛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投降主義的堅定立場,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深厚感情。由于寫作的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調和風格上產生了差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重山》岳飛 拼音讀音參考
xiǎo chóng shān
小重山
zuó yè hán qióng bú zhù míng.
昨夜寒蛩不住鳴。
jīng huí qiān lǐ mèng, yǐ sān gēng.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qǐ lái dú zì rào jiē xíng.
起來獨自繞階行。
rén qiāo qiāo, lián wài yuè lóng míng.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bái shǒu wèi gōng míng.
白首為功名。
jiù shān sōng zhú lǎo, zǔ guī chéng.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yù jiāng xīn shì fù yáo qín.
欲將心事付瑤琴。
zhī yīn shǎo, xián duàn yǒu shuí tīng.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