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 王安石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棋》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不要讓棋局的戲謔干擾真摯的情感,
隨緣吧,贏與輸我都能接受。
比賽結束后,雙方把白子和黑子分開,
哪個棋局里沒有一方處于敗局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象棋的,他以愉悅的心態描繪了棋局的一種狀態。作者勸告讀者不要讓象棋這種游戲干擾到真摯的情感,它只是一種娛樂。詩中的“戲事”,指的是象棋的對局,作者認為不論輸贏,只要能夠坦然接受,就能夠體味到游戲的真正樂趣。
詩中的“隨緣”,表達了一種灑脫的態度,無論輸贏都不要過于在意,順其自然。同時,作者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種種挫折與困難,要以一種隨遇而安、不爭不怨的心態去面對。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通過象征性的描述象棋局面,暗喻人生中的得失和不確定性。無論是白子還是黑子,一方獲勝,另一方必然失敗,正如人生中的勝利與失敗交替。通過這種象棋的比喻,表達了人生無常的真實狀態。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探討了人生的意義與境界,教人在面對得與失、勝與敗時保持平靜、樂觀、寬容的心態。同時,詩人以象棋的象征意義,揭示了人生的矛盾、變幻與無常,具有一定的哲理價值,讓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有所啟迪。
《棋》王安石 拼音讀音參考
qí
棋
mò jiāng xì shì rǎo zhēn qíng, qiě kě suí yuán dào wǒ yíng.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zhàn bà liǎng lián fēn bái hēi, yī píng hé chǔ yǒu kuī chéng.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