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曹植
相失東海傍。
雄飛竄北朔。
雌驚赴南湘。
棄我交頸歡。
離別各異方。
不惜萬里道。
但恐天網張。
作者簡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詩》曹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是曹植創作的一首詩詞,屬于魏晉時期的文學作品。以下是《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雙鶴俱遨游,
相失東海傍。
雄飛竄北朔,
雌驚赴南湘。
棄我交頸歡,
離別各異方。
不惜萬里道,
但恐天網張。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對鶴的離別情景。兩只鶴一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但在東海附近失散了。雄鶴飛向北方的邊疆,而雌鶴驚慌地飛往南方的湘江。它們不得不放棄它們交頸共舞的歡樂,分別去了不同的地方。它們愿意不惜一萬里的旅途,但擔心被天空的網羅所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悲涼和無奈。通過描述兩只鶴的遭遇,詩人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的鶴象征著自由和美好的生活,而它們的離散則代表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離別和困境。詩人通過描繪鶴的命運,抒發了對生活中離別和困境的思考和感受。
詩中的"不惜萬里道,但恐天網張"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他對于現實中各種束縛和困擾的憂慮。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使人們在賞析這首詩詞時能夠感受到離別和掙扎的情緒。
總之,《詩》這首詩詞通過對鶴的離別描寫,表達了對離別和困境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由和美好的追求。它以簡練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詩》曹植 拼音讀音參考
shī
詩
shuāng hè jù áo yóu.
雙鶴俱遨游。
xiāng shī dōng hǎi bàng.
相失東海傍。
xióng fēi cuàn běi shuò.
雄飛竄北朔。
cí jīng fù nán xiāng.
雌驚赴南湘。
qì wǒ jiāo jǐng huān.
棄我交頸歡。
lí bié gè yì fāng.
離別各異方。
bù xī wàn lǐ dào.
不惜萬里道。
dàn kǒng tiān wǎng zhāng.
但恐天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