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分類:
秋天
作者簡介(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初秋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
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
酷熱的夏天熱氣終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靜了。
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
注釋
不覺:不知不覺
初秋:立秋左右
清風:清涼的風
習習:微風吹的樣子
重:再次
凄涼:此處指涼爽之意
茅齋:茅草蓋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初秋》孟浩然 拼音讀音參考
chū qiū
初秋
bù jué chū qiū yè jiàn zhǎng, qīng fēng xí xí zhòng qī liáng.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yán yán shǔ tuì máo zhāi jìng, jiē xià cóng shā yǒu lù guāng.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初秋》專題為您介紹初秋古詩,初秋孟浩然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