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雜詩 6》 龔自珍
欲浣春衣仍護惜,乾清門外露痕多。
作者簡介(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于江蘇丹陽云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已亥雜詩 6》龔自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已亥雜詩 6》
朝代:清代
作者:龔自珍
已亥雜詩 6
亦曾橐筆侍鑾坡,
午夜天風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護惜,
乾清門外露痕多。
中文譯文:
我曾經作為一名官員侍奉在皇宮之中,
午夜時分,天風陪伴著美玉的耳墜。
我欲洗滌春衣,仍然小心翼翼地保護著,
但在乾清門外,我身上的痕跡已經多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清代文人龔自珍創作的《已亥雜詩》系列中的第六首。詩人通過描寫自己曾經在皇宮中侍奉的經歷,抒發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深思。
首句“亦曾橐筆侍鑾坡”,表達了詩人曾經在皇宮中擔任官員的身份,橐筆指的是文房四寶之一的筆筒。這里的“侍鑾坡”意味著侍奉在皇帝身旁,享受著榮華富貴的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午夜天風伴玉珂”,描繪了詩人在宮中的夜晚,涼爽的夜風伴隨著美玉的耳墜,給人一種寧靜和優雅的感覺。這里的“玉珂”指的是佩戴在耳朵上的玉飾品。
第三句“欲浣春衣仍護惜”,表達了詩人對春衣的珍愛和呵護。這里的“春衣”象征著新的希望和美好的未來。詩人希望能夠洗去塵垢,保持春衣的潔凈。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純潔和清新的心靈。
最后一句“乾清門外露痕多”,表達了詩人在宮門外的遭遇和困境。乾清門是宮廷的大門,而“露痕多”則表示詩人身上已經留下了許多外界的痕跡和傷痕。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宮廷生活中所受到的種種限制和壓抑,以及他對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整首詩通過對詩人曾經在皇宮中的經歷和對外界限制的思考,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自由理想的追求。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宮廷生活的輝煌與束縛,以及個人追求自由的渴望。這首詩既展示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又寄托了他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
《已亥雜詩 6》龔自珍 拼音讀音參考
yǐ hài zá shī 6
已亥雜詩 6
yì céng tuó bǐ shì luán pō, wǔ yè tiān fēng bàn yù kē.
亦曾橐筆侍鑾坡,午夜天風伴玉珂。
yù huàn chūn yī réng hù xī, gān qīng mén wài lù hén duō.
欲浣春衣仍護惜,乾清門外露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