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樂歌 諴雅 二》 沈約
昆丘峻。
揚羽翟。
鼓應朄。
出尊祗。
展誠信。
招海瀆。
羅岳鎮。
惟福祉。
咸昭晉。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梁雅樂歌 諴雅 二》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雅樂歌 諴雅 二》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地德薄。昆丘峻。
揚羽翟。鼓應朄。
出尊祗。展誠信。
招海瀆。羅岳鎮。
惟福祉。咸昭晉。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當時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蕩和道德淪喪的景象。詩中以象征性的語言表達了社會的不公和混亂,同時也寄托了對于社會和人民的期盼與祝福。
賞析:
《梁雅樂歌 諴雅 二》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刻畫了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困境。首句"地德薄。昆丘峻。"揭示了社會道德的衰退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接下來的幾句"揚羽翟。鼓應朄。"則表達了對于正義和道義的呼喚,希望能夠喚起人們的良知和責任感。
"出尊祗。展誠信。"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領導者的期望,希望他們能以誠信和正直的品質來治理國家。"招海瀆。羅岳鎮。"則指出了對于海外侵略者的威脅,希望能夠團結一致,保衛國家安寧。
最后兩句"惟福祉。咸昭晉。"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福祉和國家興盛的祝愿,希望全體人民能夠共享幸福和繁榮,國家能夠昌盛發展。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困境的觀察和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也蘊含了對于社會和人民的關切,展現了沈約對于社會正義和人道精神的追求。
《梁雅樂歌 諴雅 二》沈約 拼音讀音參考
liáng yǎ yuè gē xián yǎ èr
梁雅樂歌 諴雅 二
dì dé báo.
地德薄。
kūn qiū jùn.
昆丘峻。
yáng yǔ dí.
揚羽翟。
gǔ yīng yǐn.
鼓應朄。
chū zūn zhī.
出尊祗。
zhǎn chéng xìn.
展誠信。
zhāo hǎi dú.
招海瀆。
luó yuè zhèn.
羅岳鎮。
wéi fú zhǐ.
惟福祉。
xián zhāo jìn.
咸昭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