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雩祭歌 迎神 一》 謝朓
禮樂新。
候龍景。
練貞辰。
作者簡介(謝朓)

謝朓(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出身世家大族。謝朓與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余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于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齊雩祭歌 迎神 一》謝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齊雩祭歌 迎神 一》是南北朝時期謝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明暢。禮樂新。
候龍景。練貞辰。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齊雩祭典中迎接神明的場景。清明時節,祭祀儀式莊嚴而流暢。禮樂得到全新的演繹,煥發出嶄新的魅力。人們期待神龍的到來,景物變得瑰麗壯觀。這個時刻也是練習純潔的辰時。
賞析:
這首詩在幾個方面展示了齊雩祭典的盛況和莊重氛圍。
首先,詩詞以清明暢的描寫開篇,清明一詞既指節氣,也暗示著整個祭典的氣氛清凈莊重。暢字則表達了祭典儀式的流暢和順利進行。
其次,謝朓提到禮樂新,暗示著在這個祭典中,禮樂得到了全新的演繹,可能是通過創新的方式,或是引入新的樂曲和舞蹈等元素,使得整個祭典更加豐富多彩。
接下來,詩中提到候龍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被視為祥瑞之物,代表著帝王的權威和吉祥。候龍景的描繪表明人們在祭典中期待著神龍的到來,預示著神明即將降臨。
最后,詩中出現練貞辰,貞辰指的是早上九點至十一點的時間段,也是純潔之時。這里可能指的是祭典中進行純潔儀式的時刻,強調了祭典的莊重和神圣。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齊雩祭典的盛況和莊重,通過清明暢、禮樂新、候龍景和練貞辰等描寫,展示了南北朝時期祭典的隆重氛圍和人們對神明的敬仰。
《齊雩祭歌 迎神 一》謝朓 拼音讀音參考
qí yú jì gē yíng shén yī
齊雩祭歌 迎神 一
qīng míng chàng.
清明暢。
lǐ yuè xīn.
禮樂新。
hòu lóng jǐng.
候龍景。
liàn zhēn chén.
練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