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李劉
薰弦寂寞無人續,故揖清風作頌聲。
作者簡介(李劉)
李劉(1175-1245),字公甫,號梅亭,崇仁白沙(今江西省崇仁縣張坊鄉沙洲村附近)人。南宋后期駢文作家。自幼聰明好學,喜作駢文詩詞。嘉定元年(1208)中進士(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一八),初任寧鄉縣(今湖南寧鄉)主簿。曹彥約為湖廣總領時,留為幕僚。董居誼出任四川制置使時曾為屬僚。先后在四川榮、眉兩州任知州,后擔任西南一帶的漕運使,統領成都等諸路軍馬,以御使大夫之職負責四川(含云、貴)的軍、政事務,掌八印于一身。后遷兩浙運干,歷任禮部郎官兼崇政殿說書、起居舍人、吏部侍郎、中書舍人兼直院,寶章閣待制等職。他治事果斷,措施得當,僚佐無不嘆服。
《蟬》李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的作者是李劉,屬于宋代的文人。以下是對《蟬》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蟬》
露滿枯腸蛻頓輕,
山林那有不平鳴。
薰弦寂寞無人續,
故揖清風作頌聲。
譯文:
清晨露水滿滿地灑在干燥的蛻皮上,
山林間哪里有不平靜的鳴叫聲。
香熏的琴弦寂寞地等待著有人繼續彈奏,
因此,我向清風鞠躬,以頌歌的聲音致意。
詩意:
這首詩以蟬為主題,表達了蟬的聲音在清晨的靜謐中回響,以及琴弦的寂寞等待。蟬的鳴叫是夏季的常見景象,它們用聲音填滿了山林,而在清晨的露水中,蛻皮輕盈地滑落。作者通過描繪蟬的聲音和琴弦的寂寞,表達了自然界的安靜與活力的對比。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作者通過用詩意的方式表達了蟬鳴和琴聲的寂寞,以及清風的回應,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諧與交互。蟬的鳴叫是夏季的標志,而琴弦的寂寞則象征著人類的等待和渴望。整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機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共鳴,給人以一種寧靜和平和的感受。
《蟬》李劉 拼音讀音參考
chán
蟬
lù mǎn kū cháng tuì dùn qīng, shān lín nà yǒu bù píng míng.
露滿枯腸蛻頓輕,山林那有不平鳴。
xūn xián jì mò wú rén xù, gù yī qīng fēng zuò sòng shēng.
薰弦寂寞無人續,故揖清風作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