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真德秀
一曲涼州花盡放,不須先作報春詩。
作者簡介(真德秀)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為希元,福建浦城(今浦城縣晉陽鎮人)本姓慎,因避孝宗諱改姓真。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未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真德秀是南宋后期與魏了翁齊名的一位著名理學家,也是繼朱熹之后的理學正宗傳人,他同魏了翁二人在確立理學正統地位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春》真德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是一首宋代真德秀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風昨夜吹入簾帷,
我立刻察覺宮中的陰影遲遲未散。
涼州的花兒已經盛開而盡,
無需我事先寫報春的詩作。
詩意:
這首詩以春天為主題,通過描繪東風吹拂簾帷、察覺宮中的陰影和涼州花已謝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感受和思考。詩人并不需要事先寫報春的詩作,因為春天已經到來,自然界中的變化和美景已經展現出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東風吹拂簾帷、宮中陰影和涼州花盛開而謝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感慨。詩人不再需要寫報春的詩作,因為春天已經自然而然地到來,它的美麗和變化已經展現在了詩人的眼前。這首詩以簡短的篇幅傳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對自然界變化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賞識的空間。同時,通過運用涼州花盡放與不須先作報春詩的對比,也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敬畏和對藝術表達的自由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和對自然界變化的感悟。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藝術表達的自由態度,給讀者帶來了對春天和人生的思考。
《春》真德秀 拼音讀音參考
chūn
春
dōng fēng zuó yè rù lián wéi, biàn jué shēn gōng lòu yǐng chí.
東風昨夜入簾帷,便覺深宮漏影遲。
yī qǔ liáng zhōu huā jǐn fàng, bù xū xiān zuò bào chūn shī.
一曲涼州花盡放,不須先作報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