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九鎖山十詠》 王易簡

    古來得道人,一往無留蹤。
    胡為戀幽絕,努力抗祖龍。
    冠簪宛如刻,蘚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滅,石堅誠可通。
    靈仙去已遙,聊爾驚凡庸。
    分類:

    作者簡介(王易簡)

    王易簡頭像

    王易簡(生卒年不詳)字理得,號可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末登進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隱居不仕。易簡篤于議論,多所著述,有《山中觀史吟》。《樂府補題》有其詠物詞四首,《絕妙好詞》卷六載其詞三首。

    《九鎖山十詠》王易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鎖山十詠》是宋代王易簡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來得道人,
    一往無留蹤。
    胡為戀幽絕,
    努力抗祖龍。

    冠簪宛如刻,
    蘚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滅,
    石堅誠可通。

    靈仙去已遙,
    聊爾驚凡庸。

    譯文:
    自古以來,修得道的人,
    一往無痕跡。
    為何執著幽絕之境,
    努力抗拒祖龍之命。

    頭戴冠冕猶如雕刻,
    青苔茵茵不敢封塵。
    形體雖已消散,但影子未曾消逝,
    堅固的石頭仍可以穿透。

    靈仙已經遠去,
    只為驚動凡庸之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修道者追求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中的“得道人”指的是修煉有成的人,他們追求道之境地而不留下世俗的痕跡。作者對于修道者的選擇感到疑惑,為什么他們如此執著于幽深、孤寂的境地,以至于要與祖龍(指世俗的束縛和命運)抗爭。

    詩中的“冠簪”象征高貴的地位,而“蘚蔓”則代表了自然的生長和堅韌,它們都與修道者相呼應,展示了修道者內心的堅定與不可動搖。即使修道者的形體已經消散,但他們的影子依然存在,猶如石頭一般堅固,仍然能夠傳遞信息。

    最后兩句表達了修道者的境界已經遠離塵世,他們也只是為了震驚那些平庸之人而留下痕跡。整首詩詞通過對修道者境界的描繪,表達了對超脫世俗的追求和對修道者選擇的思考,同時也暗示了修道者的高貴和堅持。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九鎖山十詠》王易簡 拼音讀音參考

    jiǔ suǒ shān shí yǒng
    九鎖山十詠

    gǔ lái de dào rén, yī wǎng wú liú zōng.
    古來得道人,一往無留蹤。
    hú wéi liàn yōu jué, nǔ lì kàng zǔ lóng.
    胡為戀幽絕,努力抗祖龍。
    guān zān wǎn rú kè, xiǎn màn bù gǎn fēng.
    冠簪宛如刻,蘚蔓不敢封。
    xíng huà yǐng wèi miè, shí jiān chéng kě tōng.
    形化影未滅,石堅誠可通。
    líng xiān qù yǐ yáo, liáo ěr jīng fán yōng.
    靈仙去已遙,聊爾驚凡庸。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九鎖山十詠》專題為您介紹九鎖山十詠古詩,九鎖山十詠王易簡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