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衡兄弟舊齊名,還似當年在洛城。聞說重門方隱相,古槐高柳夏陰清。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滿樹鐵冠瓊樹枝,樽前燭下心相知。明朝又與白云遠,自古河梁多別離。
電擊流年七十三,齒衰氣沮竟何堪。誰云有句傳天下,自愧無心寄嶺南。曉漱氣嫌通市井,晚烹香憶落云潭。
送別寫景惜別
愁眼已無寐,更堪衰病嬰?蕭蕭窗竹影,磔磔水禽聲。捶楚民方急,煙塵虜未平。一身那敢計,雪涕為時傾!
憂國心常折,觀書眼欲枯。百年終坎壈,一飯且枝梧。忽忽殘春過,迢迢清夜徂。壯心空萬里,老病要人扶。
曾攜缽錫到靈山,古寺歸來洛水邊。新譯經文傳北闕,舊游詩句在西天。爐中香想諸方施,籠里燈應數世傳。別有空門難繼處,宋尚書序本師編。
場屋聲名識子初,氣吞楊孔況其馀。十年流落猶州縣,千里往來只簡書。臥雨餐風從鞅掌,昂霄聳壑正權輿。割雞久屈屠牛手,洗眼天涯看詔除。
萬事人人咨伯始,他年文采動詞場。軒墀喜色回天眄,鞍馬青春照地光。社燕賓鴻催日月,喬松翠竹飽風霜。丈夫勛業莫嫌晚,良驥由來老更驤。
誰能了了學癡兒,身世從教事事違。百不如人甘鹢退,劫來此地看鳶飛。低徊共受微官縛,早晚要須三徑歸。賴有故人相慰薦,霏霏玉屑坐生輝。
長安古名都,漢唐以來帝王宅。當時高冠大帶接跡公卿間,聲名大半文章伯。能書萬變軼出意象外,那局體法就常格。杰詞精翰在處勒琬琰,從此關西富碑石。
杖屨從風入帝關,坐令爽氣滿西山。身隨清蹕云煙上,心在華陽晻靄間。
先生道價徹云空,凜凜撐天玉一峰。我亦何知求至理,頗如纖筵扣洪鐘。
寒暑今應不見侵,聊將內事付清吟。不妨帝澤駢蕃處,燕坐山房花木深。
分明余潤徹眉間,道德根源固曄然。寶篆印泥初不著,神機貫札自無前。絲綸新渥榮三晝,鼎鉉深知眇一涓。兩禁只今誰妙手,岷峨人物半吳天。
吉音一紙疾郵傳,白帝城頭勸著鞭。楚樹已沾新雨露,蜀江行換好風煙。政須急拯溝中瘠,不用多流地上錢。一節故應關象緯,向來兩使動星躔。
刻鵠工夫愧不量,弓裘遺緒可能忘。一廛未遂耕桑計,半世空磨翰墨場。桐燼偶收非有意,璧瑕誤指亦何傷。霜松不學閒桃李,報答東君日月長。
世事閱江浪,高情寄空云。佳氣挹西爽,好風來南薰。交情懷契闊,行役苦繽紛。一節歲寒在,東山有此君。
一望四十里,瀰漫白浸天。何年圍此水,為我墾成田。風使帆船疾,云和竹葦連。末流溪轉狹,浮沫帶蛟涎。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朦朧微有月,瀲滟寂無風。時序三秋半,陰晴萬里同。山歌與村笛,醉臥聽漁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