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通的詩詞(582首)
10
《折丹桂(端復受官并序·通奉嘗欲為先碩人篆帔,命為詩語,某獻語曰:)》 宋·程大昌
“詩禮為家慶,貂蟬七葉余。
庭闈稱壽處,童稚亦金魚。
”通奉喜,自為小篆,綴珠其上。
今此小孫端復以近制奏官,感記舊事,為詞以歌之,曼往為弟侄一笑。
11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20
《族叔祖彥通所居,宛在水中央·名之曰:「小》 宋·楊萬里
儂愛南溪不減公,南溪親公卻疏儂。
為儂只作一兩曲,為公繞盡云邊屋。
屋後有竹前有花,斷橋才整已半斜。
客來不惡去亦好,莫將污腳涴瑤草。
俗子只道無蓬箂,請渠且洗睫上埃。
蓬萊不大亦不小,作詩示公公一笑。
* 關于親通的詩詞 描寫親通的詩詞 帶有親通的詩詞 包含親通的古詩詞(58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