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史跡的詩詞(283首)

    1 《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唐·李隆基

    眷言思共理,鑒夢想維良。
    猗歟此推擇,聲績著周行。
    賢能既俟進,黎獻實佇康。
    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

    2 《詠史》 唐·張九齡

    大德始無頗,中智是所是。
    居然已不一,況乃務相詭。
    小道致泥難,巧言因萋毀。
    穰侯或見遲,蘇生得陰揣。

    3 《奉和圣制賜諸州刺史應制以題坐右》 唐·張說

    文明遍禹跡,鰥寡達堯心。
    正在親人守,能令王澤深。
    朝廷多秀士,熔煉比精金。
    犀節同分命,熊軒各外臨。

    4 《詠史》 唐·王丘

    高潔非養正,盛名亦險艱。
    偉哉謝安石,攜妓入東山。
    云巖響金奏,空水滟朱顏。
    蘭露滋香澤,松風鳴珮環。

    5 《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臺于州城西北)》 唐·杜甫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6 《越王樓歌(太宗子越王貞為綿州刺史,作臺于州城西北)》 唐·杜甫

    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
    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
    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

    7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唐·杜甫

    雀啄江頭黃柳花,鸂鶒滿晴沙。
    自知白發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
    近侍即今難浪跡,此身那得更無家。
    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8 《送張南史(一作寄李紓)》 唐·郎士元

    雨馀深巷靜,獨酌送殘春。
    車馬雖嫌僻,鶯花不棄貧。
    蟲絲粘戶網,鼠跡印床塵。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9 《經湛長史草堂》 唐·呂渭

    巖居舊風景,人世今成昔。
    木落古山空,猿啼秋月白。
    誰同西府僚,幾謝南平客。
    摧殘松桂老,蕭散煙云夕。
    跡留異代遠,境入空門寂。
    惟有草堂僧,陳詩在石壁。

    10 《題歷山司徒右長史祖宅》 唐·湛賁

    隳官長史籍,高步歷山椒。
    麗句傳黃絹,香名播宋朝。
    分能知止足,跡貴出塵囂。
    松竹心長固,池臺興自饒。
    龍宮欣訪舊,鶯谷忝遷喬。
    從事叨承乏,銅章愧在腰。

    11 《蕭史圖歌》 唐·鮑溶

    霜綃數幅八月天,彩龍引鳳堂堂然。
    小載蕭仙穆公女,隨仙上歸玉京去。
    仙路迢遙煙幾重,女衣清凈云三素。

    12 《詠史詩·關西》 唐·胡曾

    楊震幽魂下北邙,關西蹤跡遂荒涼。
    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13 《詠史詩·商郊》 唐·胡曾

    鶯囀商郊百草新,殷湯遺跡在荒榛。
    誰知繼桀為天子,便是當初祝網人。

    14 《史館庭梅見其毫末歷載三十今已半枯…伏惟垂覽》 唐·徐鉉

    東觀婆娑樹,曾憐甲坼時。
    繁英共攀折,芳歲幾推移。
    往事皆陳跡,清香亦暗衰。
    相看宜自喜,雙鬢合垂絲。

    15 《詠史》 唐·皎然

    獨負高世資,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歸,何人辯荊玉。
    鬻舂意不淺,污跡身豈辱。
    鸞鎩樂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譎且正,可以見心曲。

    16 《詠史》 唐·皎然

    獨負高世資,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歸,何人辯荊玉。
    鬻舂意不淺,污跡身豈辱。
    鸞鎩樂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譎且正,可以見心曲。

    17 《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時量移湖州長史)》 唐·皎然

    君家雙美姬,善歌工箏人莫知。
    軋用蜀竹弦楚絲,清哇宛轉聲相隨。
    夜靜酒闌佳月前,高張水引何淵淵。

    18 《水調歌頭(送史侍郎)》 宋·曾協

    今日復何日,歡動楚江濱。
    紫泥來自天上,優詔起元臣。
    想見傅巖夢斷,記得金甌名在,卻念佩蘭人。
    永晝通明殿,曾聽話經綸。

    宋詞三百首寫花惜春惜人

    19 《贈羊長史·并序》 魏晉·陶淵明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圣賢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贈答忠告友人

    20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 關于史跡的詩詞 描寫史跡的詩詞 帶有史跡的詩詞 包含史跡的古詩詞(283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