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高宇霜露清,朱絲玉徽多故情。暗識啼烏與別鶴,只緣中有斷腸聲。
春節思鄉
漢制榮車服,周詩美肅雍。禮尊同姓主,恩錫大名封。外館留圖史,陰堂閉德容。睿詞悲薤露,千古仰芳蹤。
外館嬪儀貴,中參睿渥深。初笄橫白玉,盛服鏤黃金。風度簫聲遠,河低婺彩沈。夜臺留冊謚,凄愴即徽音。
雷氏金徽琴,王君寶重輕千金。三峽流中將得來,明窗拂席幽匣開。朱弦宛轉盤鳳足,驟擊數聲風雨回。
長安去是歸,上馬肯沾衣。水國車通少,秦人楚薦稀。鴻方離北鄙,葉下已西畿。好整丹霄步,知音在紫微。
一拓纖痕更不收,翠微蒼蘚幾經秋。誰陳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兒為國羞。寒雨洗來香已盡,澹煙籠著恨長留。可憐汾水知人意,旁與吞聲未忍休。
我見蘇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龍。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斗。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跡,盤屈身長八十尺。游人爭看不敢近,頭覷寒泉萬丈碧。
黃梅過雨,望隔林、一縷長煙浮碧。亟擁征鞍尋午夢,臥看青山排闥。掃戶風清,拂檐云淡,爽氣生蕭發。黃粱驚覺,子規枝上啼徹。
離別感慨諷刺序文
宣仁升遐司馬死,宋祚當時已中否。豈知禍亂猶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簡書四出捷星馳,重見熙豐舊設施。太室既崇荊國祀,朝堂新刊黨人碑。
徂徠千丈松,閱世聳絕壁。高標上霄漢,峻節貫金石。惟有孤生竹,亭亭附微植。月夜借清景,春朝分秀色。
秘幄留高議,雄邊倚茂勛。風流自南國,禮樂得中軍。臥疾初無損,遺忠忍遽聞。寢門今日慟,長作死生分。
誰為云亡恨,曾無可贖身。江山歸國路,桃李泣蹊人。追冊君恩厚,題功史筆新。所嗟經濟事,不及相平津。
柳翣喪容盛,江山故國遙。清時獨長往,何日重來朝。事與秋云斷,榮如曉夢消。西風虎丘路,馬髫又岧峣。
故鄉飛鳥尚啁呼,何況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遺跡為誰留。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行路至今空嘆息,巖花澗草自春秋。
妙年收賈傅,白首貴王陽。志氣文章在,功名歲月長。遺孫依舊德,故吏滿諸方。河朔三持節,斯民定不忘。
從軍在河上,仗鉞喜公來。幕府方閑暇,歌鐘得縱陪。它年老賓佐,過國泣樓臺。猶有墳碑在,仍令故客開。
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想當醉倒臥永日,夢繞清淮歸故鄉。后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徽州作賦為欷歔,荊州詩來端起予。
白發柳夫子,政是柳州孫。譚經能解頤,經綸出其門。彼美蒼梧士,紉服得蘭蓀。抽身朱墨間,初知儒者尊。報國直以人,不類一飯恩。山中多散材,著意采蟠根。
誓此共姜早,貧如翟母希。三遷功可大,五福報無違。袞繡供兒采,風旛契祖機。千秋憑直筆,圖史播芳徽。
秀出東平禮樂關,將車來覽小南山。西風承命雙親下,上國媒身九譯閒。騰踏青云金驛去,笑迎綠發錦衣不。氣方銳處須珍重,莫把贈言為等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