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萬頃載車千,五者相因敬在先。更把敬來充拓去,四方百里已堯天。
大渡河邊蠻亦愁,漢人將渡盡回頭。此中剩寄思鄉淚,南去應無水北流。
在家能子必能臣,齊將功成以孝聞。改葬義無欺死父,臨戎安肯背生君。
先臘催開萬玉林,人心悅處即天心。山河洞徹重瞳遠,宮闕高寒一柱任。瑞應崆峒知有日,塵清洄曲在斯今。神功變化無留跡,便放陽春卷積陰。
公傳自曾,孟傳自公。有的緒承,允得其宗。提綱開緼,乃作中庸。侑于元圣,億載是崇。
心傳忠恕,一以貫以。爰述太學,萬世訓彝。惠我光明,尊聞行知。繼圣迪后,是享是宜。
清曉霜華漫自濃,獨憑愛日養殘紅。勸君秉燭須勤賞,閶闔難禁一夜風。
北方稀見誠奇物,筆界輕絲指捻紅。楚蜀可憐人不賞,墻根屋角數無窮。
平昔低頭避桃李,英華今發歲云秋。盛時已過渾中我,醉舞狂歌插滿頭。
后時獨立誠難事,猶賴階庭有菊叢。綽約霜前弄姿態,非如群木萬株紅。
但見涉江求水際,豈知緣木采霜中。微紅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顏鶴發翁。
二圣臨熙運,元精降佐臣。人承太岳裔,生在敦牂辰。六紀登遐壽,三期秉大均。還騎箕尾去,仍值在蛇春。
運偶千齡旦,家傳萬石風。五朝京兆尹,三世大司空。致主唐虞上,論經伏鄭中。生鐘維岳瑞,葬復近神崧。
首建司空府,前臨魏闕門。特留黃發老,對直紫微垣。故事傳臺閣,清風遺子孫。四方桃李滿,不待史官言。
漢代明經相,唐朝鎮俗賢。時方尊長孺,天遽奪公權。袞冕頒新隧,笳簫入故阡。文成內外服,二美冠周篇。
自嘆羈屯世少同,平生知己莫如公。早參直諒多聞數,晚入坯陶一器中。存歿交情成契闊,晤言名理謾研窮。追思五十年前會,已識河東父祖風。
有美人兮天一方,弭絳節兮擷瓊芳。瑤環瑜珥鏘琳瑯,修竹蕭蕭翠袖長。芝宮芙館椒為堂,青瑣窗戶白玉床。一笑滿酌天瓢漿,簸弄驪龍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