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守必固的詩詞(96首)

    1 《諫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望國 一作:思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勸諫寓理

    2 《同學一首別子固》 宋·王安石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
    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圣人而已矣。

    古文觀止贈別友情

    3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4 《論積貯疏》 兩漢·賈誼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奏章議論

    5 《絜矩書院示學子》 宋·章粲

    四時配四德,元亨利與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暢茂,是為德之亨。
    金利秋向實,水貞冬日成。

    6 《宗忠簡留守司二劄家書吾友三帖贊》 宋·岳珂

    人心大義,不作不奮。
    楚漢之間,較者尺寸。
    翼翼京邑,九圣所都。
    時方多艱,天下之樞。

    7 《贈田端彥》 宋·歐陽獻

    守節固窮匪易事,鐵中誰許斗錚錚。
    聞道新除右仆射,難留高臥老先生。
    能令余黨留殘息,必有昌言佐盛明。
    我欲效顰嗟老矣,西風回首涕縱橫。

    8 《淳熙內禪頌》 宋·王子俊

    太初冥冥,孰究孰營。
    羲儀圖之,靡麗於成。
    有圣惟勛,疏之瀹之。
    斧其不條,而荒度之。

    9 《寄曾子固》 宋·王安石

    吾少莫與何,愛我君為最。
    君名高山岳,嵑樂嵩與泰。
    低心收憃友,似不讓塵境。
    又如滄江水,不逆溝畎澮。

    10 《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 宋·邵雍

    洛陽自為都,二千有余年。
    舉步圖籍中,開目今古間。
    西北岌宮殿,東南傾山川。
    照人伊洛清,迎門嵩少寒。

    11 《次楊監簿上陳守賑災韻》 宋·姚勉

    稻田碁局分郊區,人煙盡障聯城隅。
    新秧入夏種俱了,一色秀綠連天鋪。
    年豐正為憂國愿,雨霪忽動民愁吁。
    浪浪竹瓦日鳴瀑,爛爛苔砌長跳珠。

    12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13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14 《公輸》 先秦·墨子及弟子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公輸盤不說。

    初中文言文對話寫人故事

    15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6 《封建論》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論述政治

    17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18 《晁錯論》 宋·蘇軾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強為之,則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為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強期月之間,而茍以求名之所能也。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辭於天下。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抒情

    1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0 《運命論》 魏晉·李康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憂思感慨命運

    * 關于守必固的詩詞 描寫守必固的詩詞 帶有守必固的詩詞 包含守必固的古詩詞(96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