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循性的詩詞(73首)
1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4
《宋史館檢閱所性先生時天彝父挽些》 宋·王柏
大專槃物兮剛柔盪摩,五行雜糅兮顓蒙孔多。
陶一氣之奇佹兮奄宇宙之幾何,握異采之陸離兮蹇儃佪而逶迤。
襲正軌之茂而兮恥踐跡而循科,御長轅而獵太空兮摧九折之峨峨。
孑不群而介立兮眾囂囂而肆呵,玄虬蹶泥兮浸雄虹於頹波。
17
《嘆逝賦》 魏晉·陸機
昔每聞長老追計平生同時親故,或凋落已盡,或僅有存者。
余年方四十,而懿親戚屬,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
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盡,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賦曰: 伊天地之運流,紛升降而相襲。
日望空以駿驅,節循虛而警立。
18
《仙掌銘》 唐·獨孤及
陰陽開闔,元氣變化,泄為百川,凝為崇山,山川之作,與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靈赑屃,攘臂其間,左排首陽,右拓太華,絕地軸使中裂,坼山脊為兩道,然后導河而東,俾無有害,留此巨跡于峰之巔。
后代揭厲于玄蹤者,聆其風而駭之,或謂詼詭不經,存而不議。
及以為學者拘其一域,則惑于余方。
* 關于循性的詩詞 描寫循性的詩詞 帶有循性的詩詞 包含循性的古詩詞(7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