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古有真味,不特見于結子。茲帖之名得示,縱摹倣於唐世,隱然猶有西晉之遺意。彼昌黎者,或肆譏議。謂以俗書趁姿媚,予未敢以為是。
與嗣次韻成一家,作者更書遍河沙。幾年真草分正葩,變現要作千體夸。誰知筆椽出袈裟,如催犀角抽龍牙。墨池摹倣紛天華,尚想字母真摩耶。
我陟匡廬山,想像淵明廬。我游永嘉郡,康樂茲佩魚。學詩六十載,鑽仰二老且。白首恐無成,嗟哉腹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