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掖先生游汗漫,夫人高節獨青青,臨行抖擻空書笥,分付諸郎各一經。
仙源嘗誤到,羈思正蕭然。秋靜夜方靜,月圓人更圓。清尊歌越調,仙棹泛晴川。幽意知多少,重重類楚綿。
谷風不須歌,朋友道缺絕。請歌伐木詩,歌罷聽吾說。漢朝儒宗系,今代侍臣杰。甘泉久論思,陽羨小休歇。
西掖歸來鬢未華,著書論字當生涯。撐腸何止五千卷,溢篋定逾三十車。秋露青黃新種橘,春風紅紫舊栽花。東還貪逐朋溪樂,只恐金鑾詔草麻。
仙舟東去訪金華,歌徹驪駒向水涯。試問玉堂司鳳詔,何如蓬島駕云車。雨余翠筱初翻籜,風暖風葵欲放花。天氣清和行色好,江南江北半桑麻。
歲寒霜露感,況復度高深。云木猶如此,苔磯不忍臨。溪流一線碧,門對兩山岑。含涕危亭曲,遺言尚可尋。
吾鄉南渡有儒真,二百年來兩絕倫。繼圣乾淳綿道統,代言炎紹冠詞臣。紫陽山可搜遺老,白玉堂堪踵后塵。□□苕溪漁隱學,單傳詩話作詩人。
落日生春色,桃花笑不休。鶴飛湖草迥,風止客帆收。遠樹天疑盡,江平水卻流。愁來無處去,為子上高樓。
開徑東湖上,千巖鏡裹看。與君頻邂逅,此地久盤桓。柳影含云幕,桃花生幕寒。婆娑弄翰墨,清興寄毫端。
黃葉前朝寺,攜朋上故基。近山煙外遠,芳草露中衰。磧磧風吹面,霏霏雨散池。旅情何許是,排悶強裁詩。
爭渡行人簇晚沙,歸舟天際暮云遮。波生野水雁初下,竹映寒原日已斜。剩欲出門追笑語,可堪垂白各天涯。知公頗有奇章病,戲墨貽嘲棲暝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