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壽原上,詔拜承吉卜。嘗讀貞觀書,及茲幸齋沐。文皇昔潛耀,隨季自顛覆。撫運斯順人,救焚非逐鹿。
朱樓對翠微,紅旆出重扉。此地千人望,寥天一鶴歸。雪封山崦白,鳥拂棧梁飛。誰比趨庭戀,驪珠耀彩衣。
兩載相依笑陸深,鶉衣不羨錦為衾。渠儂眩耀麒麟楦,我輩翻騰駑驥吟。朝去一節憂稍歇,邊留五大禍萬深。棟梁培植誰之責,莫遺斧斤終日尋。
先世論交早,名公不忍忘。共期霖雨施,忽掩斗樞光。北墅風煙慘,南山草木香。片云開白日,卹典耀龍{左巾右荒}。
自初賓上國,乃到鄒人鄉。曾點與曾子,俱升闕里堂。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三居清憲臺,兩拜文昌閣。
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
組詩
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山經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寫山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森森萬木夜僵立,寒氣屃奰頑無風。月形如白盤,完完上天東。
古人猶悲秋,況復歲暮時。急景迫流念,窮陰結長悲。陽烏下西嶺,月鵲驚南枝。攬衣步霜砌,倚杖臨冰池。
沉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沉。扶桑寒日薄,不照萬丈心。安得潛淵虬,拔壑超鄧林。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諷刺邊塞戰爭組詩
何事花前泣,曾逢舊日春。先皇初在鎬,賤子正游秦。撥亂干戈后,經文禮樂辰。徽章懸象魏,貔虎畫騏驎。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地遠窮江界,天低極海隅。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動復有原,進退有期。用在得正,明以知微。夫惟哲人,會且有歸。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
婦女閨怨抒情
一峰當勝地,萬點照嚴城。勢異昆岡發,光疑玄圃生。焚書翻見字,舉燧不招兵。況遇新春夜,何勞秉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