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龍飛定兩都,山川草木盡昭蘇。三吳履畝難為籍,四海均田喜有圖。海市魚鹽開斥鹵,泖鄉■稏熟膏腴。賞功行見承殊渥,此地重分漢以符。注:■——“禾罷”
萬頃煙光入客舟,不堪風雨擾離愁。殷勤小竚江頭話,試問垂楊可系不。
君向春臺好宦游,刑清今已獄無囚。會聞寬恕求黃霸,肯復公卿慙太丘。
三年同此日追游,樽酒相歡幾獻酬。別后臨風重凝想,湘云東去是袁州。
雙檜堂深,想前日、清風猶在。才半載、政聲傳播,與人稱快。鞠草園扉無滯訟,憩棠田舍留遺愛。問方今、循吏幾何人,公為最。
陸機二十作文賦,劉君二十詣大常。桃花浪險阿香怒,點破龍額歸西江。平津六十策第一,劉君五十賜袍笏。一官初入八桂林,官無早晚在努力。
辨幕資籌筆,圜扉待雪冤。未論公喜怒,先為母平反。君壯行其志,吾貧贈以言。自憐劉跛子,不及送前村。
逞艷呈祥祗自殮,何人攫取璨趨炎。只將勿剪看君子,愛物安民處己廉。
玉版初參后,桄榔半醉中。誰知三里外,有此五人同。移座淋頭雨,開窗拂坐風。明朝公事了,假道訪虞公。
老於俗嗜酸咸,枯木無心倚碧巖。花事因循渾漫與,吟邊荒落發曾芟。似聞公館小軒辟,遙揖靈峰萬石漸。竹素堆床官事省,燕梁日永語呢喃。
西洛風流壓眾久,十分國艷與天香。護持翠幕千窠錦,羞澁于銅兩鬢霜。不怕眼花疑保福,且將色相問空王。書窗不要笙歌群眾觀點,茗碗相如味更長。
紅泉風俗如鄒魯,易合西華數載盟。莫把肝腸隨世變,常分儋石作人情。哦詩豈詫文章好,立教先須義利明。戲問苦廬余子畏,論交何重與何輕。
窈窈辰溪路,秦人此避秦。子孫為洞戶,世系本王民。問淑桑鸮變,言忠黍貊親。此心能勿舍,何地不歸仁。
當年有虞氏,初作理官名。正以蠻兼冠,須煩允與明。云孫今筮仕,溪子正稱兵。淑問端能繼,淮夷不足平。
今日當賜沐,幸同官屬休。于時輿梁成,徑絕蒼江流。山靈念我來,遂使蒙雨收。林端膏澤滋,巖際陽光浮。
廷尉咨賢佐讞刑,辟書連上得翹英。時推黃霸持平久,眾伏兒寬定奏成。尺竹泛疑資審劾,惠文彈治要詳精。從來法吏多陰德,勉務哀矜助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