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關于考量的詩詞(39首)

    1 《次韻冕仲考進士試卷》 宋·黃庭堅

    少年迷翰墨,無異蟲蠹木。
    諸生程藝文,承詔當品目。
    床敷設箱篚,賦納忽數束。
    變名混甲乙,謄寫失句讀。

    2 《被詔考制科呈胡武平內翰三首》 宋·王珪

    清曉華芝度景陽,凝嚴又許對西廂。
    通宵客夢聞鈞吹,幾日朝衣帶御香。
    東觀圖書經屢讀,舊蹊桃李見新芳。
    三千文字皆奇冊,飽死侏儒詎足量。

    3 《送考功劉大著出守嘉禾韻得相字》 宋·程公許

    夙昔拒奇志,取友周四方。
    遠游阻風塵,隱思郁衷腸。
    羞以麋鹿性,綴芘鴛鷺行。
    三年去復還,同省皆望郎。

    4 《次韻和度支蘇員外覆考進士文卷鎖宿景福殿》 宋·宋庠

    秘邃嚴廬斗極傍,知君此夕較連章。
    天移宿幕鄰堯屋,霞滟仙杯雜嵰霜。
    坐覺銅籤隨漏箭,臥驚銀漢入宮墻。
    精心百汰知無倦,千牘皆供夜石量。

    5 《去八月同張文饒考試始遂言集執經問道至今不》 宋·晁公溯

    屬者俱被命,敕書黃札光。
    同將舜權量,與較蜀文章。
    投分雖已晚,傳經何可忘。
    對床風雨地,長記此升堂。

    6 《類試院考校九月十日塔之八級中現寶光楊齊伯》 宋·郭印

    崢嶸大千界,等是菩提鄉。
    昆蟲暨草木,各放無邊光。
    而況佛之覺,靈明亙十方。
    化身三昧火,骨節金彌剛。

    7 《宮詞一百首》 唐·王建

    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
    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
    上得青花龍尾道,側身偷覷正南山。

    女子宮怨

    8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韓愈

    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
    往歲戰詞賦,不將勢力隨。
    下驢入省門,左右驚紛披。
    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

    9 《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韓愈

    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
    往歲戰詞賦,不將勢力隨。
    下驢入省門,左右驚紛披。
    傲兀坐試席,深叢見孤羆。

    10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唐·李群玉

    短翮后飛者,前攀鸞鶴翔。
    力微應萬里,矯首空蒼蒼。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陽。
    高風動商洛,綺皓無馨香。

    11 《村夜二篇》 唐·陸龜蒙

    江上冬日短,裴回草堂暝。
    鴻當絕塞來,客向孤村病。
    綿綿起歸念,咽咽興微詠。
    菊徑月方高,橘齋霜已并。

    12 《文賦》 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每自屬文,尤見其情。
    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秋天寫景詠物菊花

    13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4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15 《沁園春(六和)》 宋·劉克莊

    少工藝文,朱絲練弦,黃流在璋古注云:璋,瓚也。
    值虞廷戛擊,簫韶之樂,周王壽考,追琢其章。
    汾水雁飛,鼎湖龍遠,魂返今無異域香。
    浮生短,更兩輪屋角,來去荒忙。

    16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17 《鄭莊公戒飭守臣》 先秦·左丘明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
    庚辰,傅于許。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寓理

    18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19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2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考量的詩詞 描寫考量的詩詞 帶有考量的詩詞 包含考量的古詩詞(39首)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