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的詩詞(共111首)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3
《長安古意》 唐·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詠史懷古
9
《行路難》 唐·盧照鄰
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
昔日含紅復含紫,常時留霧亦留煙。
春景春風花似雪,香車玉輿恒闐咽。
若個游人不競襻,若個倡家不來折。
哲理
10
《雨雪曲》 唐·盧照鄰
虜騎三秋入,關云萬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
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邊塞
11
《初夏日幽莊》 唐·盧照鄰
聞有高蹤客,耿介坐幽莊。
林壑人事少,風煙鳥路長。
瀑水含秋氣,垂藤引夏涼。
苗深全覆隴,荷上半侵塘。
釣渚青鳧沒,村田白鷺翔。
知君振奇藻,還嗣海隅芳。
初夏
12
《獄中學騷體》 唐·盧照鄰
夫何秋夜之無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長。
圜戶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嚴霜。
見河漢之西落,聞鴻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將。
14
《釋疾文三歌》 唐·盧照鄰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16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唐·盧照鄰
明明天子兮圣德揚,穆穆皇后兮陰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禮樂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無疆,顏子更生兮徒皇皇。
17
《還京贈別》 唐·盧照鄰
風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萬里同為客,三秋契不凋。
戲鳧分斷岸,歸騎別高標。
一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
18
《西使兼送孟學士南游》 唐·盧照鄰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東。
相看萬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別孔融。
裴回聞夜鶴,悵望待秋鴻。
骨肉胡秦外,風塵關塞中。
唯馀劍鋒在,耿耿氣成虹。
離別
20
《昭君怨》 唐·盧照鄰
合殿恩中絕,交河使漸稀。
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漢地草應綠,胡庭沙正飛。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22
《詠史四首》 唐·盧照鄰
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
髡鉗為臺隸,灌園變姓名。
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
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
23
《巫山高》 唐·盧照鄰
巫山望不極,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云。
驚濤亂水脈,驟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況復遠思君。
26
《羈臥山中》 唐·盧照鄰
臥壑迷時代,行歌任死生。
紅顏意氣盡,白璧故交輕。
澗戶無人跡,山窗聽鳥聲。
春色緣巖上,寒光入溜平。
27
《文翁講堂》 唐·盧照鄰
錦里淹中館,岷山稷下亭。
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
良哉二千石,江漢表遺靈。
28
《明月引》 唐·盧照鄰
洞庭波起兮鴻雁翔,風瑟瑟兮野蒼蒼。
浮云卷靄,明月流光。
荊南兮趙北,碣石兮瀟湘。
澄清規于萬里,照離思于千行。
29
《凌晨》 唐·盧照鄰
日掩鴻都夕,河低亂箭移。
蟲飛明月戶,鵲繞落花枝。
蘭襟帳北壑,玉匣鼓文漪。
聞有啼鶯處,暗幄曉云披。
31
《過東山谷口》 唐·盧照鄰
不知名利險,辛苦滯皇州。
始覺飛塵倦,歸來事綠疇。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跡異人間俗,禽同海上鷗。
34
《芳樹》 唐·盧照鄰
芳樹本多奇,年華復在斯。
結翠成新幄,開紅滿故枝。
風歸花歷亂,日度影參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35
《劉生》 唐·盧照鄰
劉生氣不平,抱劍欲專征。
報恩為豪俠,死難在橫行。
翠羽裝刀鞘,黃金飾馬鈴。
但令一顧重,不吝百身輕。
37
《贈益府群官》 唐·盧照鄰
一鳥自北燕,飛來向西蜀。
單棲劍門上,獨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鳳從之游,問之何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