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的詩詞(共34首)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3
《同李員外春閨》 唐·崔湜
落日啼連夜,孤燈坐徹明。
卷簾雙燕入,披幌百花驚。
隴上寒應晚,閨中織未成。
管弦愁不意,梳洗懶無情。
去歲聞西伐,今年送北征。
容顏離別盡,流恨滿長城。
5
《邊愁》 唐·崔湜
九月蓬根斷,三邊草葉腓。
風塵馬變色,霜雪劍生衣。
客思愁陰晚,邊書驛騎歸。
殷勤鳳樓上,還袂及春暉。
9
《襄陽作》 唐·崔湜
廟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
按節巡河右,鳴騶入漢陽。
城臨南峴出,樹繞北津長。
好學風猶扇,夸才俗未忘。
10
《至桃林塞作》 唐·崔湜
去國未千里,離家已再旬。
丹心恒戀闕,白首更辭親。
懷璧常貽訓,捐金詎得鄰。
抱冤非忤物,罹謗豈由人。
11
《早春邊城懷歸》 唐·崔湜
大漠羽書飛,長城未解圍。
山川凌玉嶂,旌節下金微。
路向南庭遠,書因北雁稀。
鄉關搖別思,風雪散戎衣。
歲盡仍為客,春還尚未歸。
明年征騎返,歌舞及芳菲。
12
《登總持寺閣》 唐·崔湜
宿雨清龍界,晨暉滿鳳城。
升攀重閣迥,憑覽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紆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處處風煙起,欣欣草木榮。
故人不可見,冠蓋滿東京。
13
《贈蘇少府赴任江南余時還京》 唐·崔湜
丈夫不嘆別,達士自安卑。
攬泣固無趣,銜杯空爾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東泛,歸騎亦西馳。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14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 唐·崔湜
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落葉驚衰鬢,清霜換旅衣。
時來矜早達,事往覺前非。
體道徒推理,防身終昧微。
故人金華省,肅穆秉天機。
誰念江漢廣,蹉跎心事違。
19
《江樓夕望》 唐·崔湜
試陟江樓望,悠悠去國情。
楚山霞外斷,漢水月中平。
公子留遺邑,夫人有舊城。
蒼蒼煙霧里,何處是咸京。
21
《酬杜麟臺春思》 唐·崔湜
春還上林苑,花滿洛陽城。
鴛衾夜凝思,龍鏡曉含情。
憶夢殘燈落,離魂暗馬驚。
可憐朝與暮,樓上獨盈盈。
23
《折楊柳》 唐·崔湜
二月風光半,三邊戍不還。
年華妾自惜,楊柳為君攀。
落絮縈衫袖,垂條拂髻鬟。
那堪音信斷,流涕望陽關。
32
《送梁卿王郎中使東蕃吊冊》 唐·崔湜
梁侯上卿秀,王子中臺杰。
贈冊綏九夷,旌旃下雙闕。
西堂禮樂送,南陌軒車別。
征路入海云,行舟溯江月。
茲邦久欽化,歷載歸朝謁。
皇心諒所嘉,寄爾宣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