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張舜民的詩詞(共260首)

    張舜民簡介

    張舜民頭像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1 《村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古詩三百首鄉村寫景

    2 《賣花聲·題岳陽樓》 宋·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
    天淡云閑。
    何人此路得生還。
    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宋詞三百首詠物寫景抒情貶謫

    3 《賣花聲·樓上久踟躇》 宋·張舜民

    樓上久踟躇。
    地遠身孤。
    擬將憔悴吊三閭。
    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滿平蕪。
    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故鄉親人思念

    4 《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于賞心亭》 宋·張舜民

    七朝文物舊江山。
    水如天。
    莫憑欄。
    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

    詠史懷古

    5 《朝中措(清遐臺餞別)》 宋·張舜民

    三湘遷客思悠哉。
    尊俎定常開。
    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對離杯。
    他年來此,賢侯未去,忍話先回。
    好在江南山色,憑時重上高臺。

    古詩三百首小學古詩農村夏天生活

    6 《圓覺院聞杜鵑》 宋·張舜民

    秦川渺渺楚天長,血色山花哭斷腸。
    謝汝殷勤苦相勸,如今倦客已還鄉。

    7 《下灘二絕句》 宋·張舜民

    江風淅淅似相催,綠竹丹楓去又來。
    任使雪帆能破浪,不知歸客已心灰。

    8 《下灘二絕句》 宋·張舜民

    下得寒灘水漫流,山平水遠更清幽。
    幾何舟楫隨風去,唯有漁人得自由。

    9 《題木居士》 宋·張舜民

    波穿火透本無奇,初見潮州刺史詩。
    當日老翁終不免,后來居士欲奚為。
    山中雷雨誰宜主,水底蛟龍睡不知。
    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復長孫枝。

    10 《送吳都曹還蕪湖》 宋·張舜民

    柳嶺相從歲屢遷,南湖同泛又經年。
    齋前怪石曾為枕,門外長楊憶系船。
    白酒一壺賢圣樂,古書千卷弟兄傳。
    九衢塵土忙如火,握手相看思黯然。

    11 《送龐舅大夫》 宋·張舜民

    外家門館未應疏,舅氏多能作大夫。
    才命淹回猶半刺,舟船繚繞向三吳。
    興公自有游山賦,鄭老寧無過海圖。
    去國長年宜自愛,不須頻叩步兵廚。

    12 《石楠》 宋·張舜民

    六代喬楠二百齡,分柯中有異枝生。
    孤根自合藏幽處,瑞子何期應太平。

    13 《梅子》 宋·張舜民

    月破冥冥雨,枝搖閃閃黃。
    口中先水出,衣上帶花香。
    肺疾須拚醉,牙疏不耐嘗。
    調羹無復用,山谷日傾筐。

    14 《鄰居張民師友孝齋》 宋·張舜民

    歲晚何人念孔懷,北齋風景似南齋。
    夜寒幾借陽城被,歸興徒穿杜子鞋。
    烏鳥爭巢時墜屋,叢萱得雨亂侵階。
    閉門朗諷閒居賦,一任紅塵漲六街。

    15 《鞏州首陽鋪鳥鼠同穴》 宋·張舜民

    本是巢居物,那容鼠穴中。
    既言無牝牡,何用有雌雄。
    山節曾居蔡,長江網得鴻。
    誰能窮物理,目送渭波東。

    16 《吊太白》 宋·張舜民

    采石山頭秋月明,姑孰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17 《城上烏》 宋·張舜民

    城上烏,山頭月,幾點殘星滅不滅,營中角聲鳴咽咽。
    戰馬嘶,征人發,堂上雙親垂白發,閨中少婦年二八。
    爺牽衣,兒抱膝,東鄰西鄰哭聲一,道上行客腸斷絕。

    18 《再過黃州蘇子瞻東坡雪堂因書即事題於武昌王》 宋·張舜民

    欹帆側柂嶺邊歸,重過東坡叩竹扉。
    床坐凝塵風自掃,江山無主燕空飛。
    門前桃李添新逕,井畔梧桐長舊圍。
    好在江南王釣叟,為君時復曬漁衣。

    19 《思善堂》 宋·張舜民

    春風長萬物,棘子猶卷然。
    及至華實稠,已悲霜露先。
    功隨四時去,不待三牲全。
    所以陟屺人,設身常舍旃。

    20 《書陳副省卷》 宋·張舜民

    乃翁能繼輞川吟,零落傳家得至今。
    貧賤莫量陳孺子,與人千古作知音。

    21 《九日和檢法登高之作》 宋·張舜民

    重陽何處可登臨,獨有條山可共尋。
    世上幾人能到此,樽前萬事莫相侵。
    溪風獵獵時吹帽,菊蕊紛紛易滿襟。
    莫為嘉辰頻索醉,也須隨分惜光陰。

    22 《月臺》 宋·張舜民

    明月光常滿,使君罇屢開。
    何須待月上,日暮便登臺。

    23 《元豐癸亥秋季赴官郴嶺艤舟樊口與潘彥明范亨》 宋·張舜民

    江上秋風九日寒,故人樽酒暫相歡。
    如何塞北無窮雪,卻坐樊山竹萬竿。

    24 《宣赦》 宋·張舜民

    擊鼓填街道,傳聲過水濱。
    國嚴三歲祀,恩洗萬方春。
    舟檝隨南斗,衣冠拱北辰。
    嶺南并嶺北。
    多少望歸人。

    25 《徐剛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尋出一洞有銘曰虬淵自》 宋·張舜民

    重重翠篠蔽溪灣,石爛松枯不記年。
    但見桃花浮綠水,有時獨鶴下青田。
    自然六室流鐘乳,別隱三階出洞天。
    身在故鄉人不識,秪應徐令是丁仙。

    26 《行次晚洲》 宋·張舜民

    臘月遭霖雨,孤舟艤暮灘。
    數聲歸雁斷,半嶺野梅殘。
    無復論偕老,何時展急難。
    江湖臥周歲,此夕最難安。

    27 《吳山堂》 宋·張舜民

    楚客對吳山,歸心常自苦。
    守土切須防,半夜俱飛去。

    28 《臥治齋詩》 宋·張舜民

    為治固有術,公臥有人立。
    直須緊閉關,勿使龐公人。

    29 《題趙大年小景》 宋·張舜民

    生長深宮不識山,騷人一見便開顏。
    分明記得經行處,青草湖邊第幾灣。

    30 《題趙大年奉議小景》 宋·張舜民

    渭曲山陰到者稀,浮休一見便開眉。
    客來不必多嗟賞,自古詞人是畫師。

    31 《題隔師松齋》 宋·張舜民

    未解子荊流可枕,冷笑陶令琴無弦。
    臨流有耳安用洗,續弦得膠還自煎。
    不禁巢邊黃口鬧,不作竿上鮎魚緣。
    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師飽聽松風眠。

    32 《所寓開利寺小池有四色蓮花青黃白紅紅者千葉》 宋·張舜民

    深山草木自幽奇,四色荷花世所稀。
    孤獨園中瞻佛眼,凝祥池上捧天衣。
    白公沒后禪林在,王儉歸來幕府非。
    水冷風高人不到,卻憐鷗鳥日相依。

    33 《十月十九日諸講官晨趨邇英前夕初雪沾洽尋有》 宋·張舜民

    西風拔地夜飄霙,天惠臚傳講暫停。
    病眼昏花逋讀史,高談快論阻橫經。
    御溝容與冰初合,苑柳扶疏葉未零。
    可是太平占上瑞,衰才殊不解丹青。

    34 《十二月二十五日行次渭原走寄熙帥范巽之》 宋·張舜民

    凍云積雪黯洮泯,晏歲軺車晤過秦。
    夾道清渠翻白浪,繞山鐵馬走黃塵。
    歸鴻裊裊寧無信,塞柳依依欲弄春。
    今夕帳中拚一醉,同年賢帥是鄉人。

    35 《扇詩》 宋·張舜民

    扇子解招風,本要熱時用。
    秋來掛壁間,卻被風吹動。

    36 《山藥》 宋·張舜民

    人無本則憂,物以地為貴。
    如何山芋輩,天下稱宋衛。

    37 《山果》 宋·張舜民

    煮酒堆山果,新茶下粉團。
    似梅嫌足核。
    如蜜少加酸。
    公子傾金彈,行人漏蠟丸。
    吾鄉元不識,歸日畫圖看。

    38 《起桅》 宋·張舜民

    百尺危檣一尺烏,一夫擊鼓百夫呼。
    何似北人將遠適,呼童秣馬與膏車。

    39 《仆射陂》 宋·張舜民

    陂頭下馬問漁者,欲買鮮鱗充晚庖。
    昨夜北風水面合,不禁楊柳已成苞。

    40 《南岳》 宋·張舜民

    它國西南隅,亙地{左山右勾}嶁外。
    奇峰七十二,主客雅相對。
    轍在想虔游,銘知知禹會。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