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的詩詞(共806首)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后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341
《送八窗叔歸》 宋·李曾伯
歸來百來付休休,又向空山斷送秋。
整疊衣篝雙赤腳,攜持拄杖一蒼頭。
儒書梵語相參看,酒柱詩盟自獻酬。
客有可人留不住,夜長誰與話清愁。
344
《壽蜀帥》 宋·李曾伯
不用江山當壽卮,年年一佛住峨眉。
崧高復見歌申伯,坰野寧無頌魯僖。
歲經絳人逾甲子,日逢皇覽揆庚寅。
書生愧乏梅花賦,引領東風上北枝。
345
《壽蜀帥》 宋·李曾伯
霄漢當年把繡衣,載持齋鉞建侯珪。
春城月淡銅梁北,夜檄星沉玉壘西。
外閫規模蕭葛上,中朝動望范韓齊。
楓宸側席親賢久,早晚鳴珂步相堤。
346
《壽蜀帥》 宋·李曾伯
天遣長庚衍瓞瓜,幾年清廟著聲華。
九重璇派周麟趾,千里金城漢犬牙。
未駕說儀列鷺絲,已麾段笏擊長蛇。
堂堂一節鼎鐺耳,豈借西山太史家。
348
《侍親勞監游雪峰》 宋·李曾伯
一水橫橋碧作彎,兩山排闥以城環。
寺居野色煙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間。
點檢花稍香淺淺,摩娑苔刻字斑斑。
門前車馬空來去,云自無心鳥自還。
349
《善權奇觀》 宋·李曾伯
粵從融結此山川,便作人間小洞天。
香火叢林千古盛,神仙窟宅自今傳。
品分三洞中猶宇,脈貫兩巖下出泉。
我自有緣聊乞取,萬松陰里一牛眠。
350
《入祁陽縣界即事》 宋·李曾伯
境入祁陽驛堠迢,道旁煙火頓蕭蕭。
茅岡叢篠路磊砢,蓬舍扃柴人寂寥。
市粒頗艱緣歲儉,野芳交發自春饒。
扶藜勇過黃罷嶺,知竭精忠答圣朝。
351
《壬子夏偶成》 宋·李曾伯
心已灰如鬢已皤,迫人桑蔭疾於梭。
更嘗萬事不為少,恍悟一身猶是多。
田里乞身斯可矣,功名到手竟如何。
公余幸喜邊烽靜,且對樽前浩浩歌。
352
《壬子勸駕》 宋·李曾伯
人物從來盛楚南,新元詔士奉芝函。
身逢熙運千之一,名占巍科十有三。
好趁驛格催騎策,歸來官柳映袍藍。
池邊相祝趨聞喜,剩取宮花一雜簪。
353
《壬子江陵寄聞人松庵》 宋·李曾伯
不見松庵又幾年,書來云欲卜新椽。
我方北寨愁供戍,君盍西湖喜結緣。
多謝烹魚勤客遺,薄言騎鶴寓腰纏。
惜無廣廈嘆顏力,姑用長安作酒錢。
354
《壬午昌化道間》 宋·李曾伯
暑雨祁寒路兩經,二童一馬影冷竮。
檐花夜滴溪添綠,云葉暮橫山減青。
箬笠芒鞋今古道,竹籬茅店短長亭。
未妨老子登臨興,解卻征鞍且暫停。
355
《勸駕桂林鄉舉》 宋·李曾伯
十年復此主文盟,喜得名邦歲貢英。
宴啟鹿鳴珠照乘,堂開鵬運玉連城。
梅花雪里傳魁信,桂子風前送客程。
若到天庭問南事,細陳長策為銷兵。
358
《寧國道間喜晴》 宋·李曾伯
怪得虛檐寂溜聲,起來云淡月微明。
只消一夜西風力,盡掃千山宿霧清。
農舍少酬終歲望,客途似過小春晴。
枝禽亦似欣欣意,飛入煙林自在鳴。
359
《寧國道間即事》 宋·李曾伯
楓染{拖去扌加酉}顏菊亦酣,霜天風味飽相諳。
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來來塞以南。
云外數峰輕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藍。
肩輿催問誰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