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的詩詞(共271首)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182
《寄上舍人叔》 唐·李端
車馬朝初下,看山憶獨尋。
會知逢水盡,且愛入云深。
殘雨開斜日,新蟬發迥林。
阮咸雖別巷,遙識此時心。
185
《宿山寺思歸》 唐·李端
僧房秋雨歇,愁臥夜更深。
欹枕聞鴻雁,回燈見竹林。
歸螢入草盡,落月映窗沉。
拭淚無人覺,長謠向壁陰。
188
《贈李龜年》 唐·李端
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
遍識才人字,多知舊曲名。
風流隨故事,語笑合新聲。
獨有垂楊樹,偏傷日暮情。
192
《送戴徵士還山》 唐·李端
柔桑錦臆雉,相送到煙霞。
獨隱空山里,閑門幾樹花。
草生楊柳岸,鳥囀竹林家。
不是謀生拙,無為末路賒。
193
《送友人還洛》 唐·李端
去國渡關河,蟬鳴古樹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復蹉跎。
去事不可想,舊游難再過。
何當嵩岳下,相見在煙蘿。
196
《邊頭作》 唐·李端
邠郊泉脈動,落日上城樓。
羊馬水草足,羌胡帳幕稠。
射雕過海岸,傳箭怯邊州。
何事歸朝將,今年又拜侯。
199
《歸山與酒徒別》 唐·李端
野客本無事,此來非有求。
煩君徵樂餞,未免憶山愁。
紅燭侵明月,青娥促白頭。
童心久已盡,豈為艷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