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造句
用“臨床表現”造句 第11組101、 結果本組病例臨床表現有腹痛、嘔吐、腹脹、腹塊、腹瀉、便血。
102、 最有意義的臨床表現是膝前內側痛和壓痛.
103、 晨僵、炎性腰痛和夜間痛是AS具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是確立診斷的重要線索。
104、 方法:對52例急性小兒滅鼠藥中毒的臨床表現及治療進行分析。
105、 目的觀察單純肺結核與矽肺合并結核的臨床表現及與臨床轉歸.
106、 脂肪性心房中隔肥大癥并非真正的腫瘤,它相當罕見,通常于超音波檢查時偶然發現,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心率不整、可導致病人猝死。
107、 目的總結急性斑蝥中毒的臨床表現,進一步提高對該病的救治水平.
108、 患者以排節片和乏力為主要臨床表現。
109、 臨床表現:眼瞼皮下圓形質塊。
110、 對有典型臨床表現及霉菌陽性者,應及時治療。
111、 主要臨床表現有咳嗽、咯痰、氣短。
112、 臨床表現為人工流產后或宮頸炎治療后出現閉經伴有周期性下腹痛。
113、 結果新生兒PNH臨床表現為新生兒期黃疸持續不退、面色蒼白、進行性貧血,典型的醬油色樣尿不易發現。
114、 目的探討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治療與預后關系。
115、 目的探討女童外陰炎臨床表現與病因的關系。
116、 臨床表現為胸脅處有壓痛點,胸悶痛、偶發呼吸不暢,用力如咳嗽時疼痛加重。
117、 提要作者回顧分析最近兩年所診治的涎腺導管癌資料,討論了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特征和治療方法。
118、 臨床表現符合急性黃疸型肝炎,病情輕,無重癥和死亡病例。
119、 目的探討肌陣攣失神性癲癇的臨床表現、腦電圖特點、治療及預后.
120、 方法回顧性分析32例亞甲炎的核素影像圖特點與臨床表現的關系.
121、 目的:研究強直性脊椎炎患者脊髓損傷的臨床表現和功能預后。
122、 目的:本文旨在討論脊柱神經節瘤的臨床表現及治療。神經節瘤起源于交感神經節的神經嵴細胞,為一少見的腎上腺外的副神經節腫瘤。
123、 這種病在最初時沒有臨床表現,但時間長了,會出現腎盂炎、腎結石、腎積水等癥狀。
124、 據了解,躁狂癥,以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表現,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等精*病性癥狀。
125、 脾虛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多涎等臨床表現。
126、 癔癥性癱瘓的臨床表現可為截癱、偏癱和單癱。
127、 因位于1號染色體長臂上的葡萄糖腦苷脂酶基因的突變,造成體內該酶的缺乏,細胞內葡萄糖腦苷脂無法正常代謝而堆積在溶酶體中,導致各種臨床表現。
128、 病人呈現特殊的哭喪面容,兩眉緊閉、愁眉苦臉、雙目凝視、面無表情,暗自流淚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129、 癌性潰瘍有其自己獨特的臨床表現,常發生于中老年人,好發于舌腹、舌緣、口角區、軟腭復合體等區域。
130、 哈夫病多為食用水產品在24小時之內出現的不明原因的橫紋溶解綜合癥,臨床表現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紅蛋白升高。
131、 典型病例急性起病,臨床表現為高熱、畏寒、頭痛、肌痛、惡心、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
132、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133、 方言“打脾寒”主要流行在江淮之間,在醫學上屬于瘧疾類綜合癥,臨床表現為先高燒后寒冷,患者需在身上壓好幾床被子才能止住顫抖。
134、 由于臨床表現不同,在本書中把癢疹分稱為小兒癢疹、尋常癢診、結節性癢疹、妊娠癢疹和夏季癢疹等。
135、 眼瞼炎俗稱“爛眼邊”,臨床表現眼瞼皮膚表面睫毛毛囊處充血、糜爛、滲液、膿點、結痂,伴有眼干、刺痛流淚、瘙癢及異物感等癥狀,可選用下方治療。
136、 以偏癱、單癱、交叉性癱、四肢癱、運動性共濟失調、錐體外系不自主運動、顱神經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表明病變位于大腦的某一局部,或位于小腦或腦干。
137、 臨床表現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粘膩、有臭氣、或帶下色白質粘如豆腐渣狀、陰癢等,納食較差,小便黃,舌苔黃膩厚,脈弦數。
138、 急性起病,臨床表現為高熱、畏寒、頭痛、肌痛、惡心、結膜充血及相對緩脈。
139、 專家指出,心衰過去叫充血性心力衰竭,它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到終末階段的主要臨床表現,預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140、 溫熱型臨床表現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粘膩、有臭氣、或帶下色白質粘如豆腐渣狀、陰癢等,納食較差,小便黃,舌苔黃膩厚,脈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