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質造句
“有機質”的解釋
1、從白茅群落到光板地,土壤主要養分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均有明顯下降。
2、結果表明,該區域土壤有機質、全氮及各形態氮素含量呈現先降后升的趨勢。
3、分析結果表明油苗原始有機質形成于強還原超鹽度的湖相沉積環境,部分生物標志化合物參數指示碳酸鹽巖生油巖的存在。
4、而湖泊相沉積物中,輕組有機質或松結態有機質較多,即有機質與粘土結合得較松散,從而容易從粘土礦物中釋放出來。
5、梨樹凹陷烴源巖相對其它凹陷有機質豐度最高,梨樹凹陷和滴道凹陷為有利勘探區。
6、指出探求更好的土壤粗有機質的分離方法和粗有機質對各影響因素的響應機制,揭示土壤粗有機質對土壤氮礦化的貢獻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7、聚氨酯硬泡是一種理想的有機質低溫隔熱材料.
8、此外,好氧有機質的降解對溝鞭藻孢囊保存有重要影響,因此溝鞭藻孢囊并不是指示富營養化演化的理想指標。
9、北安、依安斷陷和拜泉斷陷群有機質演化程度低,應以尋找生物氣為主。
10、原生凝析氣藏是有機質直接生成凝析氣,并以氣相運移聚集成藏,成藏過程中不存在相態變化。
11、個別樹種如桉樹、阿丁楓等對土壤有機質、氮素的影響非常顯著。
12、其吸附率與土壤有機質、CEC呈正相關.
13、通過人工模擬降雨,研究了雨前樣和泥沙樣中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全磷、速效磷等土壤養分含量的變化。
14、用氯仿將有機質提取出來并稱重.
15、家屬區人工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與居民人工施肥有關。
16、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轉化酶活性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有顯著相關關系,能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
17、草炭有機質含量高,疏松多孔,纖維含量豐富,保水保肥力強,是一種重要的土壤改良劑。
18、套種烤煙對土壤速效性養分的消耗最大,而對有機質和全N的積累最小。
19、沉積盆地中流體壓力在地質歷史中是變化的,所以很難確定壓力對油氣生成、有機質成熟作用的影響。
20、由于土壤樣品的不同解離功能團結合重金屬的能力不同,采樣區的重金屬有機質結合態未表現出明顯的分布規律。
21、分解纖維素的絲孢綱真菌木材藍點和軟腐,棉花變色和強度降低,造成任一種潮濕的有機質發霉。
22、不同類型植被對土壤質量改良作用存在差異,沙棘對土壤物理性質的改善較明顯,山杏土壤有機質及速效氮、磷、鉀含量較高。
23、該方法用量少,分離精度高,不僅適用于原油樣品,同樣適用于其他沉積物有機質樣品。
24、放線菌和細菌二者在高溫下均能利用CMC、淀粉質、蛋白質原料,分解有機質的能力明顯。
25、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影響大豆孢囊線蟲病發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機質、茬口、土壤含水量等。
26、本文利用氯仿瀝青的族組成,色譜和紅外光譜資料,討論了柴達木盆地第四系至上新統可溶有機質的演化特征及其階段性。
27、沼液和沼渣是新型環保優質肥料,其中含有較全面的養分和豐富的有機質,可促進農作物生長和提高其產量與品質。
28、一份關于婆羅洲高紅樹林。紅樹林經常居住在厚厚的沉積層富含有機質,碳儲存造成超過大多數熱帶森林。
29、因此,一組科學人員最近正在安海斯布希的生物反應器的甲烷有機質產生裝置進行研究。
30、普通透射光鏡觀察結果表明,珠三坳陷早第三紀文昌組和恩平組的湖相暗色泥巖中都含有豐富的無定形有機質。
31、灌水對土壤礦質氮、有機質和全氮含量無顯著影響,但有利于土壤有機氮的礦化。
32、顆粒污泥表面為發酵產酸菌,內部為產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的有機質分解鏈。
33、通過砂濾管和尼龍網袋法研究了有機物料在砂土的腐殖化和礦質化規律,對該土壤有機質培肥及調控提出了建議。
34、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土壤有機質、土壤質地和土壤膠體性質的影響。
35、粗有機質對土壤有機氮礦化的貢獻認識還存在分歧。
36、布爾吉斯頁巖保存類型中,非礦化組織以碳化有機質薄膜或含水的鋁硅酸鹽礦物兩種形式保存.
37、通過對晉城高煤級煤的有機質成熟度、有機質豐度和有機類型的分析,闡明了本區高煤級煤的有機質特征。
38、土壤中CN較低,A層接近120,并且隨土層的加深而下降,說明在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有機質層分解良好。
39、因此,建議在有機質含量和速效氮較高的植煙土壤上少施或不施餅肥。
40、在冰緣凍土區、熱帶和地中海地區主要用于指示有機質的分解程度。
41、結果表明垃圾和污泥對草坪草種子發芽具有暫時性的而非永久性抑制作用。同時抑制作用的強弱與垃圾和污泥中有機質含量呈顯著的正相關。
42、水域低蘇瓦值包含主要是非腐植酸有機質和不服從強化混凝.
43、富氧的海水在細菌的作用下,使古土壤中的有機質被分解,從而使其具備了早期成巖作用的條件。
44、污染土壤中土壤溶解性有機質與氨基糖,尤其是與胞壁酸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45、認為有機質不但作為整體在絡合、活化、運移、富集成礦元素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有機物中單個分子為成礦作用提供部分氫和還原硫等成礦輔助元素。
46、油浸顯微鏡下鑒定硅巖中的干酪根組成多為有機質碎片和微粒體,并顯示微弱的各向異性。
47、分布于方解石組成的骨骼顆粒間并形成多級有機質網脈說明,瘦長紅珊瑚的礦物相與其有機基質相關。
48、與曲周縣的整體情況相比,鞏村農作系統的氮素和磷素盈余較少,有機質盈余較大,養分投入更合理一些。
49、凍土環境不利于可溶鹽離子及有機質的遷移與分解,凍土中各點含鹽量及有機質含量高于融土。
50、施沼渣的農田有機質等養分含量較對照農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