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造句
“用兵”的解釋
101、“須知沒有平時很好地練兵,戰時就不能很好地用兵,猶之乎人沒有積蓄的錢,就無錢可用。
102、又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我觀市松此子,用兵頗得孫子之精髓。
103、李牧為‘名將’,豁達大度,用兵不拘一格,風范長存。
104、自當今皇帝登基以來,為支撐國內強大的運輸需求,亦為了未來對各方用兵的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整飭了國內各條主要的通路。
105、一生屢統大軍,運籌決策,用兵持重,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106、知土地之宜,習險隘之利,明奇正之變,察行陳解贖之數,維枹綰而鼓之,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屬腸,輿死扶傷,流血千里,暴骸盈場,乃以決勝,此用兵之下也。
107、豈料蚩尤天縱奇才,統軍如神,用兵通圣,在巫族的幫助下,更是如虎添翼。
108、他再也不能保持緘默了,連夜奮筆疾書,向萬歷皇帝上了《敷陳末議以殄兇酋疏》,指出這次戰役失敗,并不是敵人的計策特別高明,而是我方不知用兵。
109、司馬太尉善能用兵,臨危制變,多有良謀,捉公孫淵,計日而待,卿等何必憂也!
110、勝負兵家之常,今但當論用兵方略,察將帥之不勝任者易之,兵食不足者助之耳。
111、張居正死后,神宗惑于貨利,一面浪費無度,一面肆力搜括,外則用兵朝鮮。
112、拿破侖三世積極對外用兵的時候,普魯士王國的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卻在P民們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統一戰爭。
113、“省三用兵亦能橫歷捷出,不主故常。
114、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長驅徑入敵圍。
115、他用兵先計后戰,不貪近攻,將略武功居世宗朝眾將之冠。
116、善于用兵的人,總是設法造成有利的態勢,不苛求于人,所以才能不強求人力而去利用和創造有利的態勢。
117、第九,它主張用兵要出敵意外,變化無窮。
118、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精心打造的四川代表隊終于走上了全國大賽的舞臺。
119、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120、早在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單以莒與即墨為齊國的最后據點來抗拒燕國覆滅齊國,運用兵略智術一月之內復齊七十余城,使得莒地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戰爭名城。
121、毋庸置疑地,他是一個勇猛且善于用兵的大將,但宮廷內卻有一部分人無視他所建立的武勛,給予其貶義甚多的評語。
122、岳飛深解其用兵之精義,在用兵少"臨機制勝"、虛虛實實、奇奇正正,不拘一法。
123、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124、時用兵方略號令皆出延廣,宰相以下皆無所預;延廣乘勢使氣,陵侮諸將,雖天子亦不能制。
125、這時候劉琮的氣勢壓倒了夏侯淵,再加上劉琮用兵奇異詭譎,所以,劉琮一言一行時時令夏侯淵惶悚不安。
126、“奇正”是中國古典兵學的一對重要范疇,“奇正者,用兵之鈐鍵,制勝之樞機也”。
127、北靜王長子風追月弓馬嫻熟,飽讀兵書、史書,深通治國、用兵之道,為人熱衷權位。
128、現在,就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時候到了,希望將士們能夠用命。
129、它在埃及、非洲、緬甸、印度等地多處用兵,分身乏術。
130、“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何益于用”?依法治軍,是“投之所往,天下莫當”的用兵要訣。
131、在三國之中,運籌則曹操首,猛壯則孫堅冠,然此兩人皆敗于徐榮之手’史籍皆語焉不詳,余于片言只字中觀其用兵,而千載之下無稱之者甚嘆服之。
132、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對內窮奢極侈,對外連年用兵,沉重的徭役、兵役逼得農民走投無路,民不聊生之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133、你瘋了,你難道不知道曹操是東吳的敵人,即將對我們用兵嗎?難道你想吃里扒外,里通敵人嗎?
134、他寫此詞之時,正是西北大夏國連年對宋廷用兵,而北宋朝廷自皇帝以下,大都混混僵僵,不思進取,寧舍金錢土地,只求息兵罷戰,屈辱求和。
135、修弊政,拓疆土、斗權奸,與金人決一死戰!且看秀才習武、商賈用兵!“青山徐徐,盈動我心,碧波東去,鐵馬金戈,情與義該如何取舍?”。
136、姚萇一生長于謀略,善于用兵,多謀善斷,指揮作戰機智靈活,臨戰常因勢定策,出奇制勝。
137、你利用兵法三十六計并戰計中的假癡不癲,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癡癡呆呆,而內心里卻特別清醒.
138、但史實充分證明,中國在鄭和時代就沒有侵略,沒有威脅,明成祖主張“厚往薄來”、“宣教化”,他說過對待別國千萬不能用兵,用兵是下下策。
139、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決定是你了,小悟空戰斗!
140、晁兄差矣;公孫先生名聞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測之機,呼風喚雨之法,那個及得!
141、風雨在擊退燕南天之后,之所以不顧兵馬疲頓,連續用兵冒險進攻險要的巴蜀,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在于為涼州補充足夠的物質尤其是人口兵源。
142、他們幾人能來這兒并不代表他們每人都要用兵器,不會使用也要打腫臉充胖子,不過能有一個兵器,就是以后換給別人也可以,實在不行就是換成血刀幣也不錯。
143、及邊事吃緊,軍費開支陡然增加,對人民的征斂就愈其苛重:國家自陜西用兵以來,賦役煩重。
144、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享樂,連年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開挖運河,并且對外不斷用兵,造成國庫虧空,不得不加大對民脂民膏搜刮。
145、先說這楊嗣昌,乃是已革三邊總督楊鶴之子,其人生得相貌修偉,機變靈活,問對用兵,議論風生,口若懸河,崇禎帝十分喜悅,以為其是個文武全才,一連三升,做到兵部尚書。
146、另一方面,此時的宋朝積弊已深,并逐漸形成了修文偃武、諱言用兵的風氣。
147、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
148、……京西招撫使李橫欲用兵復東京,鼎言:橫烏合之眾,不能當敵,恐遂失襄陽。
149、兵兇戰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因為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
150、文王死后,武王伐紂,他們叩馬而諫,以為父喪而用兵是不仁不孝,武王滅商后,他們回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