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造句
“苗族”的解釋
1、那一帶聚居著很多苗族人。
2、該計劃試圖彌補醫療機構與苗族民眾間多年以來的誤解。這些苗人都是因越戰而從老撾山區背井離鄉來到美國。
3、本文對海南黎族苗族自治洲師專139名黎族大學生的營養狀況,進行調查。
4、位于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烏江漢葭題刻雖形制不一,年代各異,但其崇尚道德的主題卻十分明顯。
5、像去劍河那次就很有意思,苗族姑娘穿著盛裝,端著米酒在寨門迎接我們,非常熱情。
6、麻陽是全國五個單一苗族自治縣之一,現屬省定貧困縣。
7、黃果樹瀑布,位于鎮寧布依苗族自治縣城西南15千米的白水河上。
8、保靖縣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邊遠山區,經濟發展落后,是國家級貧困縣。
9、吉首市東部地苗族人民趕清明,其中心會場每年都在丹青地清明場上句號。
10、第四章:城步苗族自治縣桃林村傳統民居地域文化的分析。
11、黎族人民有他們自己的語言,跟苗族和壯族的人一樣,他們通常把標準的普通話作為第二外語。
12、沅陵龍舟競渡是為了祭祀苗族先祖盤瓠,它遠遠早于祭祀屈原的龍舟競渡。
13、苗族民間剪紙圖案體現了一種拙樸美的意蘊,具有強烈的民族氣息。
14、苗族的手工藝品名揚海內外,尤以刺繡,織綿,蠟染,剪紙出名。
15、龍船節是流行于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
16、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行政村,手工鳥籠工藝在該村源遠流長,卡拉鳥籠選材考究,做工精細,外銷省外及東南亞地區。
17、上堡古村位于湘西南綏寧縣古苗疆境內,它是苗族首都遺址所在地。
18、苗族的哭婚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產物,是母權制殘余不斷反抗父權制的一種遺俗。
19、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是一個以種、養殖業為主的山區農業縣,農業綜合開發在縣域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克林伊斯威特說,速度快有助于他和苗族演員工作,他們大多沒演過戲,許多人不會說英語。
21、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瑫語族苗語支.
22、有著“東方第一染”美譽的丹寨苗族蠟染構圖豐滿,想象豐富,形態夸張,圖案古樸。
23、不知情的居民在圣保祿苗族社區誰也敞開大門,幫助一個陌生人不是面臨一個危險的犯罪誰搶走寶貴的珠寶從他們的脖子。
24、苗族的蘆笙舞技藝性強,講究吹奏的曲調要多,技藝更求精湛.
25、松桃苗族自治縣是非法武器制造中心。愿耶和華萬軍的元帥得勝贏得許多人心。書5:14。
26、HK系列蠟染、苗族卡通畫、畢加索蠟染文化衫頗具文化底蘊和時代感,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27、河濱公園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大,基本上是占據了半邊河岸,說起她的面積之大,應該是重慶市內區縣中僅僅少有的,如同純樸的土家苗族人民一樣,是那么的心胸寬廣和包容,河濱公園正以她寬闊的胸懷迎接八方賓客。
28、198*年秋天,我來到中國貴州省從江縣岜沙苗寨拍攝,從此和那里的苗族同胞結下了深情。
29、每個圖案和圖形有自己蘊藏著的涵義,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等,都可以經常在苗族刺繡的繡片中看到,給予了俺們視覺上的享受。
30、昭通的旅游景點,目前以大關黃連河風景區得知名度為高。民族風情方面,苗族花山節最為熱鬧。
31、自從古時候就有人在這兒居住,其中包括:漢族,瑤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壯族,畬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
32、本文旨在為新藥的發現和挖掘苗族蛇藥文化底蘊提供參考資料。
33、今天的湖北苗族大體都是清代乾嘉前后由湘黔等地外遷而來的苗族移民,他們實際代表著苗族整體的一個往往被忽視的重要部分。
34、草苗是苗族的一個支系,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山地上。
35、來自苗族的宋祖英演唱了16首經典作品,包括: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辣妹子”“愛我中華”等等。
36、鳳凰古鎮緊鄰苗族村落德夯,永順的猛洞河以及貴州省的梵凈山。
37、貴州丹寨有些苗族寨子的群眾過“忌雷節”.
38、這里居住著壯族、仫佬族、苗族、瑤族、漢族……56個民族很團結,有什么困難都會慷慨截囊,所以不管別人遇到了問題她們都會幫助。
39、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40、宋祖英是苗族人,白巖松是蒙古族。
41、用英語介紹節日短一點的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
42、按佩戴部位的不同,苗族銀飾可以分為: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背飾、腰墜飾、腳飾等。
43、正月初三,是湘西鳳凰三江鎮趕集的日子,居住在周圍幾十公里內的苗族婦女穿著節日的盛裝前來趕集。
44、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
45、湖南綏寧縣境內關峽苗族鄉流行一種“平話”。
46、就這樣,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自己本人地場期,互相交換物資,一起會見親友句號。
47、凱里:瞻仰旁海苗寨里百年前殉道傳教士的墳墓,參觀南花村的苗族教堂,訪問苗族基督徒。
48、因此,排倒莫等這一帶的苗族女性,從六七十歲的老媼到十一二歲的少女都能做蠟染。
49、苗族斗牛是指人們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斗牛”。
50、居住在這里的苗族曾經由于它的封閉性,以及對人際關系規范與和諧的追求,對巫蠱有一套獨特的解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