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造句
“行書”的解釋
51、 我國書法歷史悠久,大體可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章草、今草、狂草)等五種。
52、 書擅各體,以行書為長,筆致遒勁,端莊穩健,豐肌秀骨,氣宇軒朗,頗具晉唐遺風。
53、 臨行書,二王當然是不二法帖,通臨了一遍,總感覺不得其法。
54、 黃際遇的行書手卷,參以篆隸筆意,豪宕盡興,天然真率,別具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
55、 黃山谷甚至告誡時人,《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并提出承學之人,更用《蘭亭》永字,以開字之眼目,使學家多拘忌,成一種俗氣。
56、 上賽季結束之后,效力于上海男籃的臺北球員顏行書在面對媒體時表示自己想在退役后做一名教練員。
57、 該書信集行書、楷書、草書諸體皆備,印章神采煥然,用紙考究,裝幀精致,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58、 其流傳下來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59、 昨日,“書詩史”集一身的劉清芳行書《彪炳千秋》開展,讓舉辦地“石家莊八一書畫院”承載了諸多角色。
60、 八行書,吟鞭一指是江湖,驀然回首千千度。
61、 大氣飄逸的行楷,既有楷書的嚴謹,又兼具行書的瀟灑情懷,在淺綠的扉頁上寫就——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62、 尤其在行書作品的宏構、立意、章法、結字、筆法和線條諸多方面變異創新,極盡自然奇拙,枯藤柔性之美和扭曲盤繞,踉蹌跌宕之態。
63、 而他初識孟星河,就被他一手漂亮的行書,氣吞山河的新詩,及縣衙公堂上臨危不俱,就連他這個尚書令面前,也是不卑不亢,不獻不討,所打動。
64、 今尚存其1914年十七歲時自訂詩集《方棠三癡生拙稿》,內書目作詩詞一百一十六首,以行書或楷書書寫,大部分作了修改。
65、 在南城門樓和壯悔堂、八關齋舉行書畫展。
66、 第六書體誕生,結束了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五種書體統治中國書壇幾千年的歷史局面,開創了中國書法的新紀元。
67、 縱觀其書法作品,他的行書流暢華美,秀雅俊朗,顯現出神采飄逸的書卷氣息。
68、 如今,夏老潛心創作,精研書法,晚年獨創了集大篆、隸書、行書、草書于一體的“變體字”,成為書法界美談。
69、 雷珍民為個人制定了五年研習規劃,此套叢書即第一工程,爾后將有蠅頭小楷“印光大師嘉言錄”,“古孝經”,及中楷大楷行書自作詩文逐年相繼出版。
70、 字體是書圣王羲之的行書,前世的時候,爺爺最愛的便是臨摹《蘭亭序》,因此還得了個外號叫“劉蘭亭”。
71、 近年來專攻行書,取東坡之筋骨內蘊,大開大合,沉著痛快。
72、 繪畫作品中山水、人物、花卉皆有,寫意、工筆各盡其妙;書法作品中清俊秀逸的楷書、行書,豪雄恣縱的隸書、草書各具風采。
73、 黃香槐說龍山會不在家,去街道找龐順行*記要錢去了。
74、 有些連筆字像游絲行空幾近行書,用筆源于此,結體筆勢又取于彼,融多家之長,成了“瘦金體”。
75、 此外,另一幅楊之光作品《內行*記》也在買家激列競爭中以40萬元的高價成交。
76、 而她的緋聞對象還包括吳奇隆、張天霖、顏行書、高山峰。
77、 劍是武當絕學太乙神劍的劍意,舉輕若重,綿綿不絕;詩是千古詩仙李太白的《上李邕》,逸興遄飛,豪氣萬丈;字卻是一代書圣王右軍的行書,飄若浮云,矯若游龍。
78、 者姓氏,所記宋徽宗時內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諸書為一卷,次列篆隸為一卷,次列正書為四卷,次列行書為六卷,次列草書為七卷,末列分書為一卷,后附制誥。
79、 對黃賓虹與林散之兩位書畫大師的行書與草書,他十分仰慕,搜羅了他們的許多版本的書法集,或臨或讀,心摹手追。
80、 陶行知擔任了平教會的執行*記,自此,一個由上而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平民教育運動在全國興起。
81、 其書法植根于傳統,溯源二王米芾,充分吸收魏碑、宋人行書,用筆富有變化,線條鋼柔兼濟,結體婀娜多姿,自然樸茂,充滿文人氣息。
82、 因為尺牘也是用宣紙、循古制,用毛筆行書豎行寫就的。
83、 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84、 在江南,只要是一張烏天石的名刺或一封八行書,下及七品知縣,上至部分督撫這般從一品的封疆大吏,無不禮讓三分。
85、 蘭亭臨帖,行書如行云流水,月下門推,心細如你腳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卻難拓你的美……
86、 大荒時代的文字是最為古老的象形文字,哪怕周星上學時期書法不錯,楷書、行書、草書都有涉及,甚至還得過獎,但書寫這些最古老的文字就有些困難了。
87、 此外,廖傳勤老師、李夙云老師、穆旭老師、陳苑媛老師分別進行書法、中國畫、手工制作的現場創作。
88、 亭柱前聯為隸書體,文曰“北極位尊恩媲萬家生佛,南閩地迥靈鐘五里長亭”,后聯為行書體,文曰“寶劍燭天降龍伏虎,福星當路鳳翥鸞翔”。
89、 漢陽區語文學科帶頭人、楚才小學副校長高世紅分析,一些常見字筆順改變的原因,可能是為方便學生日后學習行書。
90、 如諧音“官上加官”的湘繡精品《冠上加冠》、清代吳建三的楷書七言對聯、行書四條屏,民國劉雨岑的設色花鳥等。
91、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誰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92、 陳先生深厚的顏體童子功保證了他的榜書沉厚、雄渾,加上其篆籀行書筆法的揉和又保證了其活脫、生動之勢。
93、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都說是三四月,卻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穿。
94、 他為這些前人作品所作的題跋、考證既反映出他的獨特鑒定眼力和深邃的學問,同時也折射出他蕭散、灑脫的小行書風格。
95、 書法家們一行首先參觀了位于西格拉灘的奮威將軍王進寶墓,然后赴白銀錫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舉行書畫創作,公司負責人謝廷旺精心準備了筆墨紙硯和。
96、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
97、 隸書平時基本不用;行書圣教序你要能轉化成硬筆,難上加難。
98、 不等韓馥反應,顏行書大袖一擺,殘頁鋪天蓋地般朝韓馥襲來。
99、 “其篆書雄渾厚重,氣勢高古,氤氳著金石之氣;隸書從漢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筆一畫,絕無茍茍;其行書飄逸灑脫,如行云流水,不激不厲,溫文爾雅。
100、 以行書起首,逐漸至草體,行云流水,意氣舒展,字時而園暢豐潤,時而清麗俊秀,韻致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