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的讀音 一折的意思
一折 一折,拼音 yì zhé,是指又稱一出。 “折”,在古代劇本中的一個段落,大致相當于現代戲曲的一場或一幕。
- 一
- 折
“一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ī zhé]
- 漢字注音:
- ㄧ ㄓㄜ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一折”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伸直拇指和食指,兩指尖的距離叫一折。辭典解釋
一折 yī zhé ㄧ ㄓㄜˊ 全價的十分之一。
拇指與食指伸直兩端的距離。《醒世恒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張藎雙手承受,看時是一只合色鞋兒。將指頭量摸,剛剛一折。」也作「一搾」。
戲劇的一節段,元人曲本以一宮調的曲一套為「一折」。
《醒世恒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將廷秀推入戲房中,把紗帽員領穿起,就頂王十朋祭江這一折。」
德語 erster Falz
網絡解釋
一折
一折,拼音 yì zhé,是指又稱一出。
“折”,在古代劇本中的一個段落,大致相當于現代戲曲的一場或一幕。
“一折”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一折”的相關成語
“一折”的相關詞語
“一折”造句
這手臂這么細小,十個指頭像一束枯竹技,仿佛一折就會折斷似的。
《樓臺會》一折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詞纏綿悱惻,令人心碎。
唐玄宗為廣納賢人,不惜委屈自己,這都讓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貪圖享樂而自作自受。
本來就病中虛弱的身體,經這么一折騰,真是元氣大傷。
由圓桶狀鋼套及其端面側壁伸出帶一折的窄鋼片,在窄鋼片上固定有一根銅針。
這一折戲,是假鳳虛凰,這一折戲,是你我的天作之合,我越過漫長千年的時空,遙遠的光年,背負沉重天命,原來不過是為了聽你說一句,你可愿意嫁我,白首不相離。然后,應一句——我愿意。青青的悠然
他從衣袋里摸出一把一折兩的小刀,用刀尖在石灰墻上刻下了“玻璃廠街,十六號”。
聞聽他的建議,我笑:“別說,還真行,給你弄一折疊床帶進去。這樣大家就都省心了。”不過你那呼嚕那。
保護部包括一接頭,它借助于至少一折線與一罩板相連接。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納蘭容若
* 一折的讀音是:yī zhé,一折的意思:一折 一折,拼音 yì zhé,是指又稱一出。 “折”,在古代劇本中的一個段落,大致相當于現代戲曲的一場或一幕。
基本解釋
伸直拇指和食指,兩指尖的距離叫一折。辭典解釋
一折 yī zhé ㄧ ㄓㄜˊ全價的十分之一。
拇指與食指伸直兩端的距離。《醒世恒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張藎雙手承受,看時是一只合色鞋兒。將指頭量摸,剛剛一折。」也作「一搾」。
戲劇的一節段,元人曲本以一宮調的曲一套為「一折」。
《醒世恒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將廷秀推入戲房中,把紗帽員領穿起,就頂王十朋祭江這一折。」
德語 erster Falz
一折
一折,拼音 yì zhé,是指又稱一出。“折”,在古代劇本中的一個段落,大致相當于現代戲曲的一場或一幕。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這手臂這么細小,十個指頭像一束枯竹技,仿佛一折就會折斷似的。
《樓臺會》一折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曲詞纏綿悱惻,令人心碎。
唐玄宗為廣納賢人,不惜委屈自己,這都讓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貪圖享樂而自作自受。
本來就病中虛弱的身體,經這么一折騰,真是元氣大傷。
由圓桶狀鋼套及其端面側壁伸出帶一折的窄鋼片,在窄鋼片上固定有一根銅針。
這一折戲,是假鳳虛凰,這一折戲,是你我的天作之合,我越過漫長千年的時空,遙遠的光年,背負沉重天命,原來不過是為了聽你說一句,你可愿意嫁我,白首不相離。然后,應一句——我愿意。青青的悠然
他從衣袋里摸出一把一折兩的小刀,用刀尖在石灰墻上刻下了“玻璃廠街,十六號”。
聞聽他的建議,我笑:“別說,還真行,給你弄一折疊床帶進去。這樣大家就都省心了。”不過你那呼嚕那。
保護部包括一接頭,它借助于至少一折線與一罩板相連接。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納蘭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