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意思 一言九鼎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言
- 九
- 鼎
- 成語名稱:
- 一言九鼎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jiǔ dǐng]
- 成語解釋:
- 一句話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決定作用的言論或意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 成語例句:
- 你若是專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當別論。(朱自清《很好》)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一言九鼎
- 英文翻譯:
- one word is as heavy as nine tripods
- 成語故事:
- 一言九鼎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言九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九的成語 緊縮式成語 史記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一句話 分量 九鼎 形容 作用 言論 意見
“一言九鼎”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從冬至起每九天是一個“九”,從一“九”數起,二“九”、三“九”,一直數到九“九”為止:數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九盡寒盡。3.表示多次或多數:九霄。九泉。三彎九轉。九死一生。4.姓。
【鼎】: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業:定鼎。問鼎。3.大:鼎力。鼎言。4.鍋。5.姓。6.正當;正在:鼎盛。
“一言九鼎”的反義詞
“一言九鼎”的近義詞
“一言九鼎”的相關成語
一言九鼎
片言九鼎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九鼎不足為重
九鼎大呂
九鼎一絲
言重九鼎
季路一言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一言半辭
一言不發
一言半句
一言半語
一言蔽之
一言半字
一言抄百總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一言定交
一言訂交
一言而定
“一言九鼎”的關聯成語
一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九字的成語
鼎字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九開頭的成語
鼎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yan的成語
jiu的成語
ding的成語
yyjd的成語
一言什么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九什么的成語
一什么什么鼎的成語
什么言九什么的成語
什么言什么鼎的成語
什么什么九鼎的成語
“一言九鼎”造句
誠信是詩圣李白的“一諾千金”;誠信是古代皇帝的“一言九鼎”;誠信是儒家學中的“事實求是”;誠信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堅守原則;不是固執死板,而是仁愛負責。
總*記的話一言九鼎。
誠信就是說話算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愛戴。
永恒機械遍布全國礦區的營銷網絡,穩固的營銷團隊,一言九鼎,誠信服務;高素質專業服務人員,快速高效的專業服務車隊,是您堅實的后盾。
古時候的皇帝在全國上下任何地方說話都是一言九鼎的人。
自古以來,人們就推崇“一言九鼎”、“駟不及舌”、“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講究誠信則是理想的高等境界,它是為人處世的必備條件,亦是人們幾千年來的強烈追求。
我雖然不算什么正人君子,但是我覺得我說話還是算一言九鼎的。
老王是一言九鼎之人,說話絕對可信。
這些德高望重的人一般說話都是一言九鼎的人。
* 一言九鼎的意思 一言九鼎的成語解釋 一言九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