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齊的讀音 上齊的意思
上齊 shànɡ qí 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周禮·考工記·辀人》:“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 鄭玄 注:“多錫為下齊,大刃、削殺矢、鑒燧也;少錫為上齊,鐘鼎、斧斤、戈戟也。” 賈公彥 疏:“據下文六等言之,四分已上為上齊,三分已下為下齊。” 孫詒讓 正義:“錫少則金純,故為上齊。少者,謂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上等飲料。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下:“茶于 吳會 為六清上齊,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鹽茶,北至 關中 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向上升。齊,通“ 躋 ”。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孔穎達 疏:“地氣上齊者,齊,升也,謂地氣上升天。” 元 元逢 《山行》詩序:“時云氣上齊,若葆蓋羽車然。”
- 上
- 齊
“上齊”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àng jì]
- 漢字注音:
- ㄕㄤˋ ㄐㄧˋ
- 簡繁字形:
- 上齊
- 是否常用:
- 否
“上齊”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2.上等飲料。
網絡解釋
上齊
shànɡ qí
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周禮·考工記·辀人》:“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 鄭玄 注:“多錫為下齊,大刃、削殺矢、鑒燧也;少錫為上齊,鐘鼎、斧斤、戈戟也。” 賈公彥 疏:“據下文六等言之,四分已上為上齊,三分已下為下齊。” 孫詒讓 正義:“錫少則金純,故為上齊。少者,謂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上等飲料。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下:“茶于 吳會 為六清上齊,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鹽茶,北至 關中 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向上升。齊,通“ 躋 ”。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孔穎達 疏:“地氣上齊者,齊,升也,謂地氣上升天。”
元 元逢 《山行》詩序:“時云氣上齊,若葆蓋羽車然。”
“上齊”的單字解釋
【上】:[shàng]1.方位詞。位置在高處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級或品質高的:上等。上級。上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舊時指皇帝:上諭。5.向上面:上繳。上升。上進。6.姓。7.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樓。上車。8.到;去(某個地方):上街。上工廠。他上哪兒去了?9.向上級呈遞:上書。10.向前進:老張快上,投籃。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11.出場: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左邊的旁門上。這一場球,你們五個先上。12.把飯菜等端上桌子:上飯。上菜。上茶。13.添補;增加:上水。上貨。14.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上刺刀。上螺絲。15.涂;搽:上顏色。上藥。16.達到;夠(一定數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紀。⒁(又shǎng)上聲:平上去入。17.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1”。見〖工尺〗。18.表示由低處向高處:爬上山頂。19.表示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鎖上門。考上了大學。那時他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20.表示開始并繼續:愛上了農村。[shǎng]指上聲,“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詞后,表示在物體的表面:臉上。墻上。桌子上。2.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會上。書上。課堂上。報紙上。3.表示某一方面:組織上。事實上。思想上。
【齊】:[qí]1.整齊;平齊。2.引申指物體平直或兩者表面相平。3.指思想或行動一致;同心協力。4.正;正常。5.相同;一樣。6.猶如;好像。7.齊備;齊全。8.一齊;都。9.召集;集合。10.陳列;並排。11.謂布列。12.平等;平均。13.平靜;寧息。14.謂同某一線或點取齊。指高低一樣。15.告誡;戒飭。16.整治;整理。17.傳說中的古樂曲。18.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19.古地名。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地,漢以後仍沿稱為齊。20.朝代名。21.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所建的政權。22.同“臍”。肚臍。23.同“臍”。24.同“臍”。當中;中央。25.同“臍”。適中。[zhāi]1.莊重;嚴肅恭敬。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3.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參見“齊宮”、“齊服”、“齊牛”。
“上齊”的相關詞語
* 上齊的讀音是:shàng jì,上齊的意思:上齊 shànɡ qí 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周禮·考工記·辀人》:“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 鄭玄 注:“多錫為下齊,大刃、削殺矢、鑒燧也;少錫為上齊,鐘鼎、斧斤、戈戟也。” 賈公彥 疏:“據下文六等言之,四分已上為上齊,三分已下為下齊。” 孫詒讓 正義:“錫少則金純,故為上齊。少者,謂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上等飲料。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下:“茶于 吳會 為六清上齊,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鹽茶,北至 關中 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向上升。齊,通“ 躋 ”。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孔穎達 疏:“地氣上齊者,齊,升也,謂地氣上升天。” 元 元逢 《山行》詩序:“時云氣上齊,若葆蓋羽車然。”
基本解釋
1.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2.上等飲料。上齊
shànɡ qí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于四分之一者。
《周禮·考工記·辀人》:“攻金之工,筑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 鄭玄 注:“多錫為下齊,大刃、削殺矢、鑒燧也;少錫為上齊,鐘鼎、斧斤、戈戟也。” 賈公彥 疏:“據下文六等言之,四分已上為上齊,三分已下為下齊。” 孫詒讓 正義:“錫少則金純,故為上齊。少者,謂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上等飲料。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下:“茶于 吳會 為六清上齊,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鹽茶,北至 關中 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向上升。齊,通“ 躋 ”。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孔穎達 疏:“地氣上齊者,齊,升也,謂地氣上升天。”
元 元逢 《山行》詩序:“時云氣上齊,若葆蓋羽車然。”
【上】:[shàng]1.方位詞。位置在高處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級或品質高的:上等。上級。上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舊時指皇帝:上諭。5.向上面:上繳。上升。上進。6.姓。7.由低處到高處:上山。上樓。上車。8.到;去(某個地方):上街。上工廠。他上哪兒去了?9.向上級呈遞:上書。10.向前進:老張快上,投籃。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11.出場: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左邊的旁門上。這一場球,你們五個先上。12.把飯菜等端上桌子:上飯。上菜。上茶。13.添補;增加:上水。上貨。14.把一件東西安裝在另一件東西上;把一件東西的兩部分安裝在一起:上刺刀。上螺絲。15.涂;搽:上顏色。上藥。16.達到;夠(一定數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紀。⒁(又shǎng)上聲:平上去入。17.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1”。見〖工尺〗。18.表示由低處向高處:爬上山頂。19.表示有了結果或達到目的:鎖上門。考上了大學。那時他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20.表示開始并繼續:愛上了農村。[shǎng]指上聲,“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詞后,表示在物體的表面:臉上。墻上。桌子上。2.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會上。書上。課堂上。報紙上。3.表示某一方面:組織上。事實上。思想上。
【齊】:[qí]1.整齊;平齊。2.引申指物體平直或兩者表面相平。3.指思想或行動一致;同心協力。4.正;正常。5.相同;一樣。6.猶如;好像。7.齊備;齊全。8.一齊;都。9.召集;集合。10.陳列;並排。11.謂布列。12.平等;平均。13.平靜;寧息。14.謂同某一線或點取齊。指高低一樣。15.告誡;戒飭。16.整治;整理。17.傳說中的古樂曲。18.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19.古地名。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地,漢以後仍沿稱為齊。20.朝代名。21.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所建的政權。22.同“臍”。肚臍。23.同“臍”。24.同“臍”。當中;中央。25.同“臍”。適中。[zhāi]1.莊重;嚴肅恭敬。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3.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參見“齊宮”、“齊服”、“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