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逐客令的意思 下逐客令的讀音和出處
- 下
- 逐
- 客
- 令
- 成語名稱:
- 下逐客令
- 成語拼音:
- [xià zhú kè lìng]
- 成語解釋:
-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 成語出處:
- 清·許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凈絲,便下逐客令。”
- 成語例句: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這是對值堂的聽差暗示,也就是下逐客令。”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指把客人趕走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下逐客令
- 英文翻譯:
- off the premis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下逐客令”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X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逐客令 驅逐 各國 客卿 泛指 主人 趕走 不受歡迎 客人
“下逐客令”的單字解釋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逐】:1.追趕:追逐。逐鹿。隨波逐流。2.驅逐:逐客令。逐出門外。3.挨著(次序):逐年。逐字逐句。逐條說明。4.姓。
【客】:1.客人(跟“主”相對):賓客。請客。會客。家里來客了。2.旅客:客車。客店。3.寄居或遷居外地:客居。客籍。作客他鄉。4.客商:珠寶客。5.顧客:乘客。客滿。6.對某些奔走各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人的稱呼:說客。政客。俠客。7.非本地區或非本單位、非本行業的;外來的:客隊。客座。客串。8.在人類意識外獨立存在的:客觀。客體。9.用于論份兒出售的食品、飲料:一客蛋炒飯。三客冰激凌。10.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
“下逐客令”的反義詞
“下逐客令”的相關成語
“下逐客令”的關聯成語
下字的成語
逐字的成語
客字的成語
令字的成語
下開頭的成語
逐開頭的成語
客開頭的成語
令開頭的成語
xia的成語
zhu的成語
ke的成語
ling的成語
xzkl的成語
下逐什么什么的成語
下什么客什么的成語
下什么什么令的成語
什么逐客什么的成語
什么逐什么令的成語
什么什么客令的成語
“下逐客令”造句
他對我的道歉連聽也不聽便下逐客令.
整個周末我們強忍住未向他下逐客令。
一月份,當主教來做彌撒,并試圖給教區下逐客令時,騷動隨之而起。
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下逐客令,只是沒有明說罷了,不過南宮復根本不理睬這些,走進兩步,笑著說道:“果兒,去吧,我保證,這個馬戲團的表演,絕對不錯。
我已經清楚地說明她的事我無能為力,她還是喋喋不休,可怪不得我下逐客令。
我已經清楚地說明她的事我無能為力,她還是..不休,可怪不得我下逐客令。
我問他們要待多久,他們說兩個星期,然后,那位母親又笑著說,在兒子不提前下逐客令的情況下是兩個星期。
他可忍受不了波比吉太太,所以卡森夫人一直在琢磨如何體面而不傷和氣地下逐客令。
可是,熊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狐貍盡管一肚子怨氣,卻始終不敢對熊下逐客令。
這之后發生的事,就如我們讀到的,亞伯拉罕為了保護自己而撒謊,最終導致法老下逐客令,送他們離開。
* 下逐客令的意思 下逐客令的成語解釋 下逐客令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