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的讀音 不周的意思
不周 不周,表示不合;不至,不到; 不齊全;不周到;也指風名、山名,有時也被用來指作家的名字。
- 不
- 周
“不周”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ù zhōu]
- 漢字注音:
- ㄅㄨˋ ㄓㄡ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不周”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不合。不至,不到。山名。見“不周山 ”。風名。不齊全;不周到。辭典解釋
不周 bù zhōu ㄅㄨˋ ㄓㄡ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參見「不周山」條。
《楚辭.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漢.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侖西北轉行也。」
西北風。
《文選.揚雄.羽獵賦》:「帝將惟田于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
唐.李善.注:「西北為不周風,謂冬時也。」
不合。
《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文選.班固.典引》:「司馬相如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于用。」
不至。
《文選.班固.幽通賦》:「道修長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
唐.李善.注:「曹大家曰:『敻,遠渺也。周,至也。』」
《文選.曹植.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疏忽、不周全。
《紅樓夢.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禮數粗忽。」
英語 not satisfactory, thoughtless, inconsiderate
法語 pas satisfaisant, irréfléchi, inconsidéré
網絡解釋
不周
不周,表示不合;不至,不到; 不齊全;不周到;也指風名、山名,有時也被用來指作家的名字。
“不周”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不周”的相關成語
“不周”的相關詞語
“不周”造句
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聽了老人言,不會作大難;不聽老人言,到老不周全。民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由于事先計劃不周,工作搞得很被動。
這次參選,確實準備不周,一敗涂地,并不意外。
人在一段時間內過分沉湎于思考一些問題時,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而人往往要受到某些外部事件的偶然刺激時才會清醒地面對即成的現實。
我這鄉下人像隻井底之蛙,設想不周之處還請多包涵。
他們個個艱險狡詐,比而不周。
這次參選,確實準備不周,一敗涂地,并不意外。
這時你才會突然感到內疚,一直以來確實對她照顧不周,沒怎么顧慮過她的情緒,始終都是她無條件的遷就自己。
* 不周的讀音是:bù zhōu,不周的意思:不周 不周,表示不合;不至,不到; 不齊全;不周到;也指風名、山名,有時也被用來指作家的名字。
基本解釋
不合。不至,不到。山名。見“不周山 ”。風名。不齊全;不周到。辭典解釋
不周 bù zhōu ㄅㄨˋ ㄓㄡ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參見「不周山」條。
《楚辭.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漢.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侖西北轉行也。」
西北風。
《文選.揚雄.羽獵賦》:「帝將惟田于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
唐.李善.注:「西北為不周風,謂冬時也。」
不合。
《楚辭.屈原.離騷》:「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文選.班固.典引》:「司馬相如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于用。」
不至。
《文選.班固.幽通賦》:「道修長而世短兮,敻冥默而不周。」
唐.李善.注:「曹大家曰:『敻,遠渺也。周,至也。』」
《文選.曹植.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疏忽、不周全。
《紅樓夢.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禮數粗忽。」
英語 not satisfactory, thoughtless, inconsiderate
法語 pas satisfaisant, irréfléchi, inconsidéré
不周
不周,表示不合;不至,不到; 不齊全;不周到;也指風名、山名,有時也被用來指作家的名字。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周】: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周。圓周。繞地球一周。2.環繞;繞一圈:周而復始。3.普遍;整個;全:眾所周知。周天。周身。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周期。一周。5.完備:招待不周。計劃周密。6.接濟;救濟:周濟。周急。7.朝代名。1.(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覺滅西魏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后漢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后周。為北宋所滅。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聽了老人言,不會作大難;不聽老人言,到老不周全。民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由于事先計劃不周,工作搞得很被動。
這次參選,確實準備不周,一敗涂地,并不意外。
人在一段時間內過分沉湎于思考一些問題時,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而人往往要受到某些外部事件的偶然刺激時才會清醒地面對即成的現實。
我這鄉下人像隻井底之蛙,設想不周之處還請多包涵。
他們個個艱險狡詐,比而不周。
這次參選,確實準備不周,一敗涂地,并不意外。
這時你才會突然感到內疚,一直以來確實對她照顧不周,沒怎么顧慮過她的情緒,始終都是她無條件的遷就自己。